目前分類:嬰幼兒 (5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冰雪奇緣》是史上最賣座的動畫電影,在全球一共獲得超越12億美元的

票房1。在世界各國的小女孩眼中更是女王中的女王,不止是席捲了玩具市場,

更在各種扮裝活動中大受好評。
  

  
(以下有雷,自行迴避)
冰雪奇緣.jpg
  
  
  重新觀看這部重量級動畫電影,可以知道女主角艾莎在小時候是個天賦異稟

的孩子,天生就可以使用冰雪魔法。但在一次遊玩的過程中,不小心誤傷了安娜,

讓父母的管教方式轉趨嚴厲。不止警告艾莎不可以再次使用魔法,還嚴格限制了

她的生活環境,幾乎到了足不出戶的地步。


  但這樣完全防堵的措施,並無法讓艾莎免除掉天生所擁有魔法,反倒讓情勢

更加惡化。因為不曾使用這項能力,反而無法順利控制,喪失了學會與天賦好好

共處的時機。在加冕典禮上,因與安娜產生劇烈口角,導致情緒過度激動,而全

然地釋放出冰雪的能力,進而造成全國及周邊城鎮皆進入酷寒季節。


  對於如何養育類似艾莎這樣的天才,才能讓其社會問題與行為問題降至最低,

發展心理學家已經研究甚久,並提供以下幾點建議2:

◎給予聰明的孩子多元的經驗。

◎當孩子展現強烈的興趣與才能時,提供機會去發展它們。

◎支持孩子智力與情緒上的需求。

◎讚美努力而非天賦本能,以協助孩子養成「成長心態」。此事尤其困難,父母

有時會落入窠臼,以為只要成績好就是成長,完全忽略天才所需要的是更進一步

往前探索未知的領域。在整個過程中,如何保持良好的態度,確實是父母與小孩

的共同課題。

◎鼓勵孩子承擔智力所帶來的風險,並幫助他們學習失敗。

◎當心標籤化,天賦本能可能帶來情緒負擔。

◎與老師合作,以確認孩子真實的需求。聰明的孩子通常需要更多更有挑戰性的
素材、額外的支持、學習上自由,讓孩子可以按照自己步調不受限制的學習。

◎讓孩子的能力接受測試與諮詢。如果父母親擔憂小孩的情況,不曉得孩子的天

才落於哪一個區段,到底是真正的資優?還是只有稍微有點小聰明?還是介於兩

者之間?記得尋求專業人員的協助,如兒童心智科醫師、臨床心理師或者是學校

的特教老師。若結果是正向的,這可以讓父母有所依據,才能爭取更為進階的學

習。但如果孩子有一些特殊的困難,如閱讀障礙、注意力不足過動症,可能會造

成社交與情緒上的挑戰,則需要相關人員提供適切的幫助。


  如果按照上述的指引來看,艾莎的父母完全反其道而行。既未提供多元經驗,

也沒有給予任何學習的機會,只是一味地將她關在房間裡,告訴她「要控制、要

控制」,但要怎麼控制也完全不知道。上天的禮物成為巨大的負擔,既無法承擔

魔法所帶來的風險,也無法從錯誤中學習到任何經驗。這樣的養育方式,對於艾

莎而言,全然是負向的。若以一般的發展趨向,是很難走往富國利民的道路,反

而最終可能成為憤世嫉俗的孤高天才。當然,電影出現了戲劇性轉折,艾莎失控

的魔法,反倒是逼使她自己找到控制的步調,也才讓經典名曲「Let It Go」有

其相稱的激勵效果(當然,迪士尼動畫電影畢竟不是華納兄弟,不可能拍出像《小

丑》這樣驚悚的結局XD)。


  總而言之,養育一個天才兒童要投注的心力肯定是非常巨大的,如果不小心

發現您的孩子像艾莎一般有異於常人的能力,記得保持開放的心態,讓孩子可以

自由的探索,並且適切的發揮所有潛能。最終,才有可能將這個天賦的能力,在

最合適的地方,散發出耀眼的光芒。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冰雪奇緣
2.      Clynes T . How to raise a genius: lessons from a 45-year study of
super-smart children. (2016). Nature; 537: 152–155.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死亡一事在許多文化中經常成為禁忌,就跟性教育一樣。華人更是在孔老夫

子「未知生,焉知死」的名訓之下,讓談論死亡成為忌諱。因為種種顧慮,死亡

經常成為恫嚇的語詞,也常常與鬼怪、懲罰、地獄等負面概念連結在一起。許多

家長都認為不要教、不用認識,小孩自然就可活在溫室之中,處於無菌的狀態之

下。但小孩無可避免會面對死亡的衝擊,我們再怎麼逃避,還是會遇到小孩熟識

的人離開人世(人生短短幾個秋啊,不醉不罷休)。與其躲躲躲藏藏,不如好好

面對一番。本文是站在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以兒童臨床心理師的視角,好好討論

一下嬰兒、兒童、青少年如何理解死亡議題。


  從過去的科學文獻中可知,較多學者是採用Nagy(1948)所提出的死亡概

念,其元素包含普遍性、不可逆、無功能、因果性等等(見表一)1。所謂的普

遍性是指所有的生物不可避免終將死亡,毫無例外;不可逆是指當一個生命死亡

之後,就不可能再復活;因果性是指造成死亡不可能毫無來由,事出必有因,如

生病、年老、發生意外。不過後續相關研究認為Nagy的研究有研究方法上的缺

失,如採用引導方式誘導小孩的回答。此一結果可能無法推論到不同文化的兒童

2。而後有學者認為應加入精神上、靈性上的概念:「無形的延續」,代表有形的

肉體已經死亡,才能考慮身後之事。但若採用較為簡略的概念理解死亡,四個元

素的說法確實不失為一種快速簡單的理解方式。

 

表一:死亡概念的元素

普遍性

所有的生物終將死亡。

不可逆

當身體死亡,就不可能再復活。

無功能

所有的身體機能在過世時即停止。

因果性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家兩個小娃最近升上大班,幼稚園老師也開始教授注音符號課程,並分派

回家作業。她們兩個過幾天就異常認真地在學寫字,而且嚴格告訴我一定要寫漂

亮、寫整齊。如果稍微凸出去一點點,她們會很小心的擦掉再重來。即使父母說

明這樣已經很好了,不需要擦掉重寫她們也不聽(他們這個階段,老師講的就跟

聖旨沒兩樣,即便我認真跟她們說,老爸也是這方面的專家,他們也不信。在她

們眼中老爸只會打電動跟看漫畫?怎麼會是專家?

  關於不管幼稚園老師還是國小老師,一定要嚴格要求所有學生「寫字一定要

在格子內、寫字一定要依照學字的虛線照描,一點都不能凸出去」,個人有非常

多疑問。這也跟我過去的發展心理學所學不同。為了這件事(最近不打電動,也

不看漫畫),認真的在論文資料庫中搜尋一番,總算找到一篇回顧性研究1,好好

談談學寫字這件事。


  即便現在是電腦時代,寫字在當今這個社會還是非常重要的技能,會寫字跟

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學業成績一定是正相關的。後續也跟寫信、寫筆記、陳述

意見、講電話、填文件、查資料等社會生活技能有關。寫字寫不好的人,甚至可

能被長輩誤認為懶惰、動機低、不守規矩的小孩。

  

  寫字的發展


  幼兒大約兩歲左右,開始學握筆時,最先出現的寫法就是塗鴉,也就是亂寫

亂畫一通。接著才會出現垂直線、水平線、圓形等圖案。仿畫更為困難的圖案大

約四歲開始出現,會依序出現十字、方形、三角形等等。至少要五歲左右,大約

一半的人才能正確畫出三角形2。


  寫字能力大約要六到七歲(小學一年級)才能慢慢發展出來,七到八歲(小

學二年級)才會到達一個高峰期,也就是大部分的人在運筆寫字上已無問題。八

到九歲(小學三年級)是寫字發展的另外一個階段,在這個時期,小孩才能主動

的寫出字,組織字,並運用自己懂的字,表達出一段別人看得懂的話(這也是為

何這個時期才會有寫短文、寫日記的作業出現,也才有意義)。若再進一步考慮

以性別作為區分,七歲以上的小孩,女童在寫字品質與寫字速度上明顯較男童為

佳。因此男童若在寫字方面稍微慢一些,也不需要過於驚嚇。

  

  寫字所牽涉到元素


  寫字能力牽涉到複雜、多重的元素,包含視覺動作協調能力、精細動作控制、

視知覺能力、動作計畫、認知能力、觸覺、本體感覺、身體兩側的協調、持續注

意力。若我們將「寫字」這件事從頭到尾一一拆解,就可理解為何需要有那麼多

功能同時配合。所謂的視覺動作協調能力是指要學寫字,先要看字,傳回到大腦

先理解一番,再將訊息傳到動作部位,接著才指揮手指運筆。在理解時,則牽涉

到記憶能力、空間能力、字型恆常知覺(簡單舉例:英文中b、d、p、q是不同

的字;注音符號中ㄇ、ㄈ、ㄩ是不同的;ㄏ、ㄟ也不同;中文字裡左阜與右邑也

是不同的)。


  運筆部分牽涉到良好的精細動作控制能力,這個能力要六到七歲才完全成熟。

有了動作控制,才能在寫字時將一筆一畫停頓、區隔開來。良好握筆需要運用手

指,掌握住鉛筆,且有彈性的延展手指、停頓手掌與小肌肉,才能順利的控制寫

字工具,讓筆往不同軸向旋轉,也才有可能寫出良好的筆畫。不成熟的握筆會影

響精細動作能力,可先讓小孩試著握住筆桿粗一點的鉛筆,接著再轉換成一般粗

細的鉛筆為宜。


  動作計畫也是重要的。筆畫順序需遵循一定的方向,在中文字是由左而右,

由上而下。字形部件的良好組合,才能讓偏旁是偏旁,部首是部首,頭是頭、腳

是腳才可能讓字形較為協調,也才能讓寫出的字易於辨識。


  另外,觸覺、本體感覺與全身動作的協調也需要注重。觸覺、本體感覺讓小

孩可在寫字時感受到筆、紙、桌面、橡皮擦,並且時時監控自己所寫出的字是正

確的。而全身的協調牽涉到各個部位的肌肉使用,如當常用的那隻慣用手在寫字

時,另外一手要知道扶住紙,才能寫出較為正確的字形。


  最後持續性注意力也是必須的,如果小孩不能持續的注意,並且讓自己一直

保持注意的話,是不可能完成一段作業的。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寫字的整體能力

也不佳,也常常無法完成回家功課。


  上述之相關能力,都是六到七歲才能完全成熟。因此,在幼稚園或小一階段,

只是在發展寫字能力的初始時期,在這個時間點就一定要求寫到完美,完全寫在

格子裡,這其實是非常違反生理與心理發展的。

  

  寫字的外部環境


  寫字要寫得好,也與許多外部環境有關。包含坐姿、椅子桌子的高度、寫字

工具、紙張的類型、燈光明暗、外部是否有噪音、作業份量多寡、與黑板的距離、

視力等等。理想上,小孩的坐姿要正確,身體軀幹與臀部、膝蓋部位成90度,

手腕、前臂可放鬆地放於桌面上。桌子椅子不可太低,太低也容易讓小孩往前傾;

但也不可太高,太高會讓腳無以支撐。在寫字時,讓整個環境越單純越好,玩具、

故事書都收去一邊,大人也不要同時在一邊看電視,只會形成不當的外部干擾。


  總而言之,寫字是一個非常複雜的事情,需要協調身體各個部位,調動各種

認知能力,才可能好好的寫出一個字。等到所有能力都練習妥當,才可能成為身

體自動化的一部份,可以不加思索的寫出一連串文字。最後,個人還是要再次澄

清,寫這篇文章並不是認為寫字這件事情不重要,也不是反對學寫字,而是對於

「在學寫字的初始階段,就一定要寫到漂漂亮亮,完全在格子裡」有不同意見。

如果我們是站在發展心理學與科學研究的最前沿,就不得不思考嚴格規定的學寫

字到底有何實質意義。

  


參考資料:
1.Feder, K. P. & Majnemer A. (2007). Handwriting development, competency,
and intervention. Developmental Medicine & Child Neurology. 49(4):312-7.
DOI:10.1111/j.1469-8749.2007.00312.x

2.Beery, K.E. & Buktenica, N.A. (1989). Developmental Test of Visual-Motor
Integration – Revised. Chicago, IL: Follett Publishing Company.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開始養育小孩以來,就不停地聽說各種育兒傳言。多數都是奇奇怪怪的

謠言,一聽就不合邏輯,也盡量都不予理會。許多傳言雖然傳得沸沸揚揚,但一

聽就知道有問題。如果每則都理會,生活都不用過了。

  最近聽到一則謠言,是關於要不要幫小孩剪食物一事(實在不想放連結,

google出來前面幾則都是類似內容農場的網站)。他們所寫的內容都很類似,就

是說不要幫學吃飯的小小孩剪食物。如果幫小孩剪了食物,就會阻礙了小孩的咀

嚼,甚至會傷害智力。謠言越傳播就會越誇張,該則消息又被加油添醋一番,好

似你剪了食物,就讓小孩的智力立刻減低了一樣。


  當然,一聽到會傷害智力,個人直覺就覺得不可信。因為智力是一種認知綜

合能力的組合,影響的因素非常多,很難因為小孩缺少了咀嚼這一小項,智力就

下降。這個推論非常非常牽強。另外,咀嚼能力到底怎麼跟智力牽扯上邊的,個

人覺得更是不可思議,你說咀嚼比較少影響牙齒發展這勉強還說得通,但是這件

事要影響到大腦,甚至是智能,這根本是毫無根據的說法。


  但是越沒邏輯,散佈的就越遠。若再進一步看他們的論述,也完全看不出來

這樣的說法到底依據什麼研究。唯一一個有附連結的,是一個心理學博士 Frank

Lawlis所寫的一般 文章1 ,登在一個親子教養網站上。這篇文章是在說怎麼做可

提升小孩的智力(我知道這種文章點閱率非常高,但千萬不要細看,看了只會讓

自己爆青筋,然後電腦螢幕就會不知為何裂了
)。若你真的細看這篇文章,裡面

完全沒有說到剪食物這件事。唯一摸得上邊的是講到「嚼口香糖可以促進大腦思考

」。他只是說有研究指出(什麼研究沒講),嚼口香糖可以增加記憶力並減少焦慮

。但這樣說法與智力何干?若真的可以增加記憶力好了,與我們現今所談的智力功

能,還有非常非常非常遙遠的距離。


  若再進入論文資料庫搜尋,唯一能找到跟智力有相關的是這篇論文 2 。其實

從該文的文獻回顧上就可以知道,目前對於嚼食口香糖到底能帶來什麼效果還莫

衷一是,甚至很多研究都有實驗設計上的瑕疵,如沒有對照組、沒有建立基準線、

參與人數過少、受試族群侷限於大學生、很多文獻未正式發表。若更進一步看看

這篇論文得到什麼結果,就會發現事情不是我們所想的這麼簡單。首先,該研究

指出,嚼口香糖並無法增加回憶故事的能力。也就是說所謂的增加短期記憶力這

件事情是虛假的。接著,有嚼口香糖的這一組人,警覺程度增加了,達顯著之程

度。最後,該研究測量智力的方法,是使用Alice Heim 5 test(這是一種團體

施測的智力測驗,與我們一般使用的個別施測的魏氏智力測驗並不相同。該測驗

出版的年代非常久遠,是1968年出版的)。嚼口香糖的這一組人,只在該測驗中,

數字正確的這個分項上得分較顯著,其餘部分並未顯著。若只有上述這些結果,

我們就要指稱嚼口香糖可以增加智力,那就太過武斷了。況且,這篇是單一研究,

受試者只有大學生,要推論到學齡前兒童也未免太過快速了吧!


  為什麼我經常說網路上流傳的十之八九都是未經證實的謠言就是如此。網路

媒體的特性經常是語不驚人死不休的,他們的推論總是過於簡易或是不明不白。

嚼口香糖與智力之間關係並未明確,但卻又把咀嚼這件事情自動跟智力掛上邊,

接著又自顧自聯想到小小孩因為剪食物而減少咀嚼,進而影響智能。這樣的腦補

程度,只能說鄉民們的想像力也太好了吧!如果咀嚼可以增加智力,那牛的智力

最高了,怎麼還輪得到人類主宰地球?(千萬不要跟我說不是有猩球崛起這部電

影,這個是好萊塢電影,不是真實世界



參考資料:
1.http://www.parentguidenews.com/Articles/FuelingYourChildsIQ

2.Smith A (2009). Effects of chewing gum on mood, learning, memory and
performance of an intelligence test. Nutr Neurosci.12(2):81-8. doi:
10.1179/147683009X423247.

 

本文同步刊載於泛科學專欄:科學帶大孩子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些日子揭曉的是每年科學界的年度盛事:搞笑諾貝爾獎。每次我們都很想

知道到底科學家又做出哪些異於常人的實驗或研究。今年揭曉的名單在 這邊 ,認

知科學組此次得獎的作品是關於雙胞胎的議題:同卵雙胞胎在自我臉孔辨識上並

無優勢,也深深吸引我這個養育同卵雙胞胎多年的家長(沒圖沒真相,真相在 這裡 )。

 

  為何自我臉孔辨識是這麼重要的一件事,主要是心理學相關研究如行為科學、

神經心理學、發展心理學、認知神經科學都一致認為,要先認識自己的臉,才能

建立自我意識,這也行塑人類之所以為人非常重要的事 (這也是我個人認為人

工智慧尚未發展出自我意識的理由也在這裡,詳情請見: 《攻殼機動隊》

中機器人可能面臨的困 )。從過去的研究可以知道,同卵雙胞胎在自

我意識的建立上可能會遇到困難,因為他與另一個雙生子共享生理上所有的特徵

。一般小孩大約兩歲就能通過鏡子測試(註一),但同卵雙胞胎要花比較長的時

間才能辨識出自己。過去多數的研究都停留在幼兒之上,目前對於同卵雙胞胎之

成人並無正式之實徵研究。這是這篇論文的重點之一。


    另外,此研究另一個重心在於,人格特徵會影響我們的臉孔辨識能力。外向

的人比起內向的人,可以認得出比較多人臉。低臉孔辨識與社交恐懼是成正相關

的。因此,這個研究的第二個假設是探討依戀形式(人格特徵)是否會影響同卵

雙胞胎之臉孔辨識能力。

圖一(圖片來源:Martini M. et al., 2015.).png


    此研究的受試者找來的實驗組一共有十組同卵雙胞胎(也就是有20人),控

制組10人。為了將混淆變項降到最低,所有控制組的受試者都是同卵雙胞胎的

好友或親戚,與同卵雙胞胎每天皆有互動,且至少認識三年以上。所有受試者都

是高加索白人。刺激照片是請所有受試者以黑色為背景,用中性表情、在沒有化

妝的狀況下,拍下灰階照片(簡單的說就像證件般的黑白大頭照)。所有的照片

經過後製,呈現出直立與倒立之照片各一。每個受試者看自己的照片時,是呈現

出鏡子中的影像(也就是左右相反,這是為了顧慮熟悉度,需與大腦中的影像相

符)。實驗程序是這樣做的:每一個測試會先出現一個白十字(一秒),接著快速

閃現出照片(30毫秒),最後就要盡快回答照片是誰(只有三個選項:自己、同

卵雙胞胎中的另一人、朋友。詳細照片之呈現與實驗程序見圖一)。另外,在實

驗之前,所有的參與者皆須填寫依戀風格量表(Attachment Style Questionnaire;

ASQ)、視覺分析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這是為了瞭解每一張照片

在生理上是否相似)。


    結果非常有趣。在快速呈現之下,同卵雙胞胎在自我臉孔辨識作業上並無優

勢。也就是說,若跟同卵雙胞胎中的另一人的臉孔相比,很容易混淆。同卵雙胞

胎在生理上長得越相似,就越無法分辨彼此。但是同卵雙胞胎在辨識自己與另一

個同卵雙胞胎的照片時,還是比控制組好。若從大腦傳輸的角度來看,同卵雙胞

胎的臉孔在電生理上共享許多相同的特徵,以致於讓大腦無法快速的區辨出來。


    至於第二個假設,缺少自我臉孔優勢確實可由人格特徵來預測。若是不安全

的依戀風格的同卵雙胞胎,區辨自己與另一個手足的臉孔的能力較弱。不安全的

依戀風格確實會影響自我臉孔之再認。如果在依戀關係中,呈現焦慮和依賴的方

式,就傾向過度在意與他人維持關係,並覺得自己不被賞識,且在身體上會過度

緊貼依戀對象。這一群人較為擔心他們的關係,因為他們害怕被拋棄,自己也無

法應付這樣的狀態。同卵雙胞胎中,如果呈現焦慮的依戀形式的話,會降低正向

的自我概念。從這裡可以知道,自我臉孔辨識能力與社交焦慮程度呈現負相關,

高社交恐懼的人,其臉孔辨識能力確實較弱。當然,此研究還是有很多限制的,

包含受試者人數過少、人種只侷限於高加索白人,在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上還

是要特別小心。


    乍看此研究,從我個人養育同卵雙胞胎的經驗就可以知道,這樣的研究會做

不出來。因為我們家孩子現在已經四歲多了,當我們一起看兩歲以前的照片,如

果沒有外在線索的話,也經常無法分辨彼此。如果像實驗中只呈現出30毫秒的

黑白照片,我們肯定看不出來誰是誰。回想妻子懷孕的歷程,我們的產科醫師非

常有經驗,初期超音波一掃立馬就知道是單絨毛膜雙羊膜腔(也就是同卵雙胞胎

的意思),馬上轉頭恭喜我,中大獎了,要記得去買樂透。接著拿出教科書開始

說明,這樣的機率大約千分之一。我們一開始得知此事時也是異常擔心,會不會

同一個小孩餵了兩次奶?洗了兩次澡?但很幸運的是,出生之後,某個小孩在臉

上隱微之處,有一顆小痣,等同帶了姓名貼來到世上。雖說如此,但我們還是常

常誤認。在外在線索不明顯的時刻,如洗澡、睡著、跑給你追的時候,根本常常

認錯人。辨識作業對於外人更是艱難,路人、許久沒見面的親戚經常認不出她們

(註二),即使是最熟悉、每天跟她們見面的幼稚園老師也經常搞混她們兩個,

學習檔案中放的照片常常是張冠李戴(因為真的長得很像)。先前老師分享給我

們的方法是認衣服,但我們的養育樂趣之一就是讓他們穿得一模一樣以捉弄別人。

有的老師是說可以聽聲音,一個音頻較高,一個音頻較低;有的老師是說可以看

個性,一個活潑好動,一個沈著冷靜。至於自我意識的呈現上,個人認為毫無減

損。或許她們無法在照片中辨識出這是不是自己,但是在現實生活中,她們可是

分得非常清楚的,時時刻刻展現出寸土不讓的決心。這是我看完這篇2017年搞

笑諾貝爾獎認知科學組的得獎作品後,小小的心得感想。



註一:在 1970 年,知名的心理學家小蓋洛普(Gordon Gallup Jr.)發明出一

種測量自我意識的方式:「鏡子測試」(Mirror test):在動物麻醉之後,在他們

的臉上點上一個紅點,等到他們醒來,再將該動物放在鏡子前面。如果動物可以

從鏡子中,認出自己的臉上多出一個紅點,就表示他們可以認出自己。目前只有

少數物種可以通過該測試,如人類、大型類人猿(黑猩猩、大猩猩)、鯨魚、海

豚、亞洲象等等。幼兒要大約 20 至 24 個月才能理解該測試,也才逐步發展出

自我概念。


註二:同卵雙胞胎父母最常被問的排行榜第一名的問題,我一併寫在這裡,不要

再來問我了。「同卵雙胞胎是自然的?還是做的?」如果有點生物學知識就可以

知道,同卵雙胞胎是因為受精之後,受精卵在母體之內才分裂的。人為幾乎不可

能干擾這件事情。所以一切都是機率,我們只是丟出一顆骰子,然後它轉到了同

卵雙胞胎那一面而已。我將過去育兒的心得,用比較科學的方式,寫成專書—

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找來看看。



參考資料:
Is That Me or My Twin? Lack of Self-Face Recognition Advantage in Identical Twins

林希陶(2016)。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台北:新手父母。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關於嬰幼兒在睡覺過程中發生意外一事,不時的會在台灣的社會出現 1 。個
 
人覺得相當有必要針對此一問題好好討論一番,以減少嬰兒猝死(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 SIDS)發生的機率。
 
 
  如果家長真的沒空把這一大篇文章看完。個人可以先說結論,就是不要趴睡、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只要有養育過小孩的家長都知道,幼兒(兒童)或多或少都有偏食或挑
 
食問題。但要好好談論這件事情之前,我們大人要先捫心自問,我們是不是
 
也挑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飲食偏好,我們改善了嗎?我們下定決心要吃青
 
椒、茄子、蔥花、香菜、芹菜、大蒜、韭菜等等所有我們不想吃、不願意吃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近來,嬰幼兒游泳課程成為新手父母的新風潮,很多朋友當了家長之後也讓

自己的孩子參與其中。關於這樣的流行,我個人也曾經動搖過,但由於養育雙胞

胎過於疲累,我們總是慢上別人很多拍,再加上自己也是困惑居多,也就沒有真

的採取行動。我們頂多就是去游泳池旁的嬰兒池,讓小孩玩玩水罷了。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自從出版了新書之後,很多人都很想知道父親育嬰到底有什麼好處?這個問

題確實很好,值得我們靜下心來好好討論。如果母親育嬰的效果比父親好,那確

實不需要父親出面。但真實的情況是如何?有無相關研究關注這個議題?


  努力耙梳了一陣子,發現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在2013年曾經針對此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男人請育嬰假真不是件容易的事。而我居然請了近兩年的時間(從

2013年5月13日至2015年4月30日)。一開始我也對於父親這個角色充滿了

困惑,也很不踏實。我自己知道自己不是傳統的那塊料,我不會板起臉孔,也不

會立下家規,連自己要去拿根棍子,都手抖得要死,更遑論打在小孩身上。我非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第五個是「降低自己的期望。」中國曾流傳一句話,「家長一心當豬,

卻要望子成龍」。很多大人回家之後,就是癱成一灘爛泥的樣子,扶都扶不

上牆。照了鏡子,面目可憎到只想把鏡子打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卻希望

小孩「飛龍在天」,這可能真的比登天還難。這時,可以提一個的笑話作為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當了新手父母這麼久,而且還是雙胞胎的父親,其中辛酸肯定不為外人

所知。雖然小孩們大體說來還算過得去,但三不五時就來個哭鬧不休、滿地

打滾,也讓父母常常處在爆衝邊緣。在這樣七上八下的過程中,是否有何可

取之處?沈澱了許久,這邊能談談的,不是買什麼東西CP值最高,或是什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手父母在小孩出生之後,首先會遇到兩個最大的難關,就是「母乳關」與

「環保關」(註)。這兩個關卡若沒有好好練功、好好克服,魔王及小兵們會無時

無刻出現,隨時準備重創新手父母脆弱的心靈。


   先來談談母乳這一關。母乳議題因為整體國家社會的推廣,幾乎每一對新手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好想睡覺的小兔子》(The Rabbit Who Wants to Fall Asleep)這本書的

中文版最近要在台灣上市了,很多有小小孩的家長對於這件事情非常關心,很想

瞭解是否真的能達到效果?對於嬰幼兒的睡眠能否找到一勞永逸的方法?


  其實,這本書的英文版本去年就已經出版,當時曾在國外造成一股風潮。但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代幣制度是行為治療中的一項技術,很多家長在家裡都會用這樣的方式來導

正孩子的行為,希望小孩的正向行為變多,負向行為變少。但多數家庭實行起來

經常遇到困難,也不知如何改善,最後只好虎頭蛇尾、不了了之。


  代幣制度最基本的原則,就是太小的小孩不要使用。書上是說最好是四歲以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前一陣子終於休完了兩年育嬰假,回到工作崗位上。很多人問我這兩年在家

專心帶雙胞胎有何感想,我常常百感交集而不知從何說起。


  最大的感觸是,育嬰生活恍如隔世。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這次帶雙胞胎出國,讓我有很深的無力感。逼使我自己好好思考,

未來是否還要在帶他們出去走一趟未知的旅行。


    先談談我們的困境。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兩天台灣媒體出現了一則關於喝了母乳,長大就會比較賺錢的新聞,很多

家媒體都有跟進這一則,連公視都不能免俗。當然我知道很多人都不假思索,媒

體的力量是很恐怖的,這種文章在FB上也一下子就傳開了。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養了小孩之後,育嬰家長之間最常交流的訊息,是哪裡有特賣會,有時是衣

服的,有時是尿布的。但所有家長共同的困擾是今年買的衣服,明年能不能穿?

而尿布有大小之分,那到底要扛幾箱才夠本?


  這個問題相信困惑非常多人,到底要怎麼預估小孩的身體發展情況?這個問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前一陣子知名地標101的「尿尿小童」事件在台灣引起了軒然大波,大家的

重心都放在這個小孩到底是中國人還是台灣人?到底哪一個國家的人民比較沒

有水準?接著後續很多商家陸續表明為了維護其他客人權益,不接受嬰幼兒到店

家消費用餐,以免大眾看到「不雅景觀」,壞了諸位吃飯的興致。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