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個是「降低自己的期望。」中國曾流傳一句話,「家長一心當豬,
卻要望子成龍」。很多大人回家之後,就是癱成一灘爛泥的樣子,扶都扶不
上牆。照了鏡子,面目可憎到只想把鏡子打破。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卻希望
小孩「飛龍在天」,這可能真的比登天還難。這時,可以提一個的笑話作為
映照:「爸爸回家之後看到小明在看電視,就把小明叫來訓斥一頓。『小明啊,
美國總統林肯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會就著爐火看書了,你怎麼一直在
看電視!』小明這時冷冷回說『美國總統林肯在你這個年紀的時候,已經在
當美國總統了ㄝ!』」大人們經常出現謬誤就在這裡,我們當不了總統,卻
希望小孩有總統的樣子;我們飛不上天,卻要小孩一飛沖天;我們支支吾吾,
卻要小孩一鳴驚人。
第六個是「不要羨慕天才。」很多家長首次當父母,通常會過度解釋嬰
幼兒的行為。長輩們看到小孩們這麼可愛,也經常會說出很多溢美之詞。一
見到小孩多踢兩下腿,就以為是足球金童梅西再世或是志玲姊姊重生。一看
到孩子拿著筆在紙上塗鴉,就以為是畢卡索或達利降臨。一聽到小孩多講兩
句話,就以為辯才無礙的莊子再生。
但若冷靜下來思考,這完全是不懂發展心理學所導致。因為不管是男孩
或女孩,以嬰幼兒身心發展的角度來看,常常進步一個階段,會讓人有突然
跳躍的感覺,很多人也誤以為小孩突然聰明過人起來,而有許多不切實際的
想望與期待。發展有很多面向,本來就是有快有慢,我們經常過度讚賞了發
展速度較快的部分,而忽略不足的地方。很多家長在小孩一、兩歲時,都會
以為自己養到天才兒童了,但實際上當孩子成長到五、六歲後,看似卓越非
凡的特技,會逐漸平庸起來,與一般人相比,好像也不會特別突出了。這不
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而是科學對照之下,身心發展的必然結果。
況且,若真的被視為天才,不代表一生就此順遂。我在大學與研究所時
期,很幸運念了台大。台大曾經被視為是天才的集散地,但你說我的同學們
都生活美滿、錦衣玉食嗎?也不盡然。也有一些人載浮載沈,在生命的邊緣
上掙扎。或者他們走入了無人知曉的小徑上,琢磨著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這樣的情況,也不見得與世俗上所謂的單一成功價值相符合。
第七個是「不要人云亦云。」21世紀的現在,是資訊爆炸的時代。先
前父母那一輩在養小孩時,所要的擔心的是資訊太少而出現問題。現在卻往
另一個極端的方向走,反而是資訊太多、太紛雜,而不知道哪一個是正確的。
很多人一遇到問題,就急切的詢問GOOGLE大神,以為網路上所呈現就是正
確的知識,而失去辨識的能力。資訊太過龐雜,反而耗費過多的時間辨認何
者值得相信。有時甚至會花費太多精神在看廢文,真正需要教養孩子的時間,
無形之中一點一滴消失。網路上被廣為流傳的文章,大部分都有一個誇大的
標題,目的只是為了點擊率,而非真正要傳達什麼重要知識或概念。目前很
多網站都往這個趨勢靠攏,有時候為了吸引眾人目光,總是取一些語不驚人
死不休的標題,這樣的作法長期來說就是飲鴆止渴、殺雞取卵罷了,越來越
多這種類似內容農場的產物,只會打壞所有讀者的胃口,並且驅趕走多數閱
聽大眾。大多數的父母其實也很聰明,也不會想被這些奇怪的內容擺布,人
不可能滿足於被詐騙集團欺騙,騙得了一次,騙得了兩次,最後的手段就是
根除對方的出現。人是很快就可以學習的智能動物,千萬不要忽略這一點。
另外一個會助長這類文章廣為流傳的要素,是訴諸父母的焦慮或恐懼。
「今天不做,明天就後悔」的套路一再出現,這裡面多的是傳達似是而非的
概念。如果真的用科學的方法去檢視,用後設分析的角度去看待這些論述,
就會發現很多觀點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不見得非得要怎麼樣不可。人類的
行為是很複雜的,通常受到多重因素的影響(註二)。如果再加入個體個別
差異性及時間向度,很多傳說般夢幻的效果,經常會如泡影一般,微乎其微
(先前曾為文討論許多相關的議題,如 母乳能否促進智力發展? 、
補充魚油對小孩視覺及認知功能的影響 等等,有興趣者可自行參閱)。
走筆至此,還是希望新手父母可以抱持著較為輕鬆的角度,面對育兒的
艱辛。只有先照顧好自己,才有能力進一步照顧孩子。這裡面不需要金科玉
律,也不需要眾口鑠金。只要我們抱持著寬容的育兒心態,不揠苗助長,自
然可以讓小孩慢慢探索,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
註二:這邊試舉一個例子,如果我們想知道一個小孩的學習成就,它可能會
受到以下的因素所影響:從生理的角度來看,包含遺傳、早產、產程狀況、
腦傷、營養等等;從家庭的角度來看,包含貧窮、虐待、疏忽、衝突、壓力、
大家族等等;從情緒的角度來看,包含低自尊、人際問題、同儕拒絕等等;
從環境的角度來看,包含居住狀況(多犯罪、混亂區域)、少數族裔、戰爭、
污染狀態等等。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