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影評 (35)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有了小孩之後,我很少一個人跑去看電影。我已經想不太起來上次是什麼時

候去看的,很有可能是看《小丑》的時候。但這次看完的心情跟《小丑》一樣,

都是堵心的片,本質上都是恐怖電影。

Drive my car

〈以下劇透,不喜勿入〉



    先前我已經看過村上春樹的原著《沒有女人的男人們》,只是情節都忘得差

不多了。村上的小說經常是如此,情節非常荒誕,令人難以費解。先前我曾為文

討論過為什麼他要這樣寫(見留言處),他的用意是什麼。我個人還是覺得,他企

圖把過去原始部落巫醫的角色,用文學的方式表現出來。這樣的手法很容易在世

界各地引起共鳴,因為大家的人生總是有一些不可告人的黑暗漩渦需要告解,但

總是一時半刻難以解決,就會出現這些難以解釋、不合邏輯奇怪行徑。當然,這

樣的工作或許臨床心理師可以承接部分,但不是全部。很多暗黑的事情,如果沒

有足夠的時間、金錢或是個案不想談,基本上是毫無治癒的可能。


  而《在車上》改編了原著小說,把主題更深刻地放在愛與背叛仍否同時並存。

為什麼心愛的妻子音同時愛著自己?但又同時跟著不同的男人外遇?按照情節

推衍,可能是因為自己的孩子在四歲時過世了,還想著再生一個,但似乎被先生

悠介拒絕了。只好回到更原始的生物本能,不停地跟年輕男子做愛,獲取懷孕的

可能性(當然不見得這樣就會懷孕,甚至可能還是有避孕的)。這樣的行為當然不

能說妻子真的有意識到,但她就是這樣做了。總有一天,外遇的事情剛巧被先生

遇見。先生因為班機延遲,從機場重新回到住處,正好瞥見妻子在沙發上與他人

做愛。但先生選擇一聲不響地離開,不吵不鬧,不哭不叫。雖說如此,但先生內

心受到無比衝擊,處處留下各種細節,暗示妻子自己已經知道了。他在撞見妻子

外遇的當下,故意忘記鎖門一走了之,之後也常常有意無意地聽著妻子外遇做愛

時的貝多芬弦樂四重奏。這,導致了悲劇的發生,妻子想要攤牌的當天,卻因心

肌梗塞在家逝世。人生的悲痛,莫過於此。


  全戲的重心在於音,所有的情節與人物都是繞著她而出現。女主角反覆做愛

的功能除了是女兒逝世的創傷表徵,另一個功能在於可以用來創作劇本。透過做

愛時的歡愉,動人的情節因而源源不斷的產出,優秀的作品是如此誕生,既像神

諭,又像告解。過去的創傷一一具像化,如冰山一般,浮現的只是陰暗底層的一

小部分。這裡所引入一個中學女生暗戀同班男生的故事,即具戲中戲的結構,這

個故事影射了男主角悠介的行徑,根本與音所講的故事一模一樣,他們都企圖幫

女主角掩蓋罪刑,日復一日的如常度過,但反而造成音及高中生極大的不安與壓

力。只能說這部電影的改編非常具有巧思,將原作中的故事用各種細節巧妙的結

合在一起,說了一個還算合理的故事。當然,電影中新加的契訶夫《凡尼亞舅舅》

也有相同的功能,此劇的台詞與情節,又有劇中劇的效果,又反覆影射了電影中

的角色(個人對俄國文學,很難再講更多了,但我相信裡面的文章肯定不少)。


  另外,我會興沖沖的跑去看這部戲,另一個原因是男主角西島秀俊。之前看

過西島秀俊幾部戲,都是扮演奮戰到最後還是被敵人無情輾壓的無力角色,從《殺

人草莓夜》、《吶喊正義》到《聖誕殺戮日》,看完都會令人非常無力(可能是我挑

片的運氣都不好,正好都是這樣的角色,我也沒辦法每一部都去追,自己內心澎

湃的事情都處理不完了XD)。這一部片依然是如此,雖然沒有明確的敵人,但是

內心因為妻子外遇而產生的巨大空虛,不停地吞噬著自己。人性的掙扎活生生地

上演,想要呵護妻子,卻無形中讓妻子受到巨大傷害,這種難以言說的苦,切中

現今一般男人如常的困境。


  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算是上上之作,也難怪可以斬獲多個電影獎項。導演濱

口龍介把村上春樹的原作做了非常合理的安排,不會有村上過去為人所詬病的詭

異情節完全看不懂。這部雖然也是堵心的故事,但總算是值得上戲院一看的好電

影。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部片是2011年拍的,但所說明的故事,跟2020開始大流行的新冠(或稱

武漢)肺炎幾乎一模一樣。這部片在當時可能是當成科幻災難片來拍的,現在看

來卻真實到令人無法卒睹。個人整理一下為何這部片應該當成教育片人人看過一

次:

全境擴散


(以下有劇透,不喜者勿入)



    這部片不是亂拍的,所有關於傳染的途徑、步驟、可能導致的傳染人數都是

真實的。從最初的零號病人的形成,病毒從蝙蝠身上,飛到豬舍之後,豬吃了蝙

蝠的排泄物,在豬身體裡變異。接著被宰殺之後送到菜市場,再從市場賣給餐廳

廚師。廚師處理生肉時,衛生條件不是那麼理想,沒有洗手就被接待人員叫了出

去,跟零號病人握手。病毒就此傳到人身上。故事發生地設定在香港,這個跟真

實的COVID-19武漢相距不遠啊(這個應該是模仿SARS拍出來的,SARS的起源地

是廣東XD)


    電影裡面也詳細告訴我們R0是什麼意思(基本再生數:平均來說,一人被

感染之後,會傳給幾個人。R0正確的發音是R naught,naught就是沒有、零的

意思)。流行性感冒是1(一個傳一個),天花是3,小兒麻痺是4-6。他們在電影

中假定的病毒是4,就會在全世界造成大規模的傳染。而現實中的新冠肺炎,大

約是2.2。但最令人擔心的是現在流行的Delta變異株,不同的機構有不同的估

算,目前估計是5-8。這個確實是不太樂觀的消息,我是不知道台灣如何神功護

體的度過這一波。


    劇中,凱特溫斯蕾飾演的流行病學專家解釋為何疾病會散播這麼快,說出了

極為重要的一段話,「每個人一天會摸臉2000到3000次,平均每分鐘3到5次。」

這段話乍聽之下有點多,但如果真的去查證,不同的研究落差也很大,從每小時

23到68都曾出現。但個人認為我們摸臉、摸身體常常是無意識的,就是一種下

意識的習慣動作,除非我們特別是去計算,但上千次應該是跑不掉的。但不管幾

次,這裡告訴我們防治大規模傳染病的基本原則,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

離絕對是有用的。劇中還是很多人不戴口罩,還真的是真實米國人的寫照。


    電影中也詳實的拍出傳染散播開來時民眾的反應,這個說來世界各地的民眾

都是一樣的,非常時期就是這番景象。大家先把超市買空,接著去排救濟食品,

沒得吃就暴動打劫。美國還有一項最為特別的地方,在於沒食物之後,民眾想到

的是除了找食物之外,接著就是先去買槍(或是找槍偷槍)。沒槍自衛的話,好像

就等著被搶劫一樣。這種描述景象很像世界末日一般,政府幾乎沒什麼功能,你

只能靠你自己。


    這時各種謠言就蠢蠢欲動,沒藥品、沒疫苗一定都是政府或WHO的陰謀,大

家都想靠著疫情大發一筆災難財(當然,現實社會中也真的有人發了財)。真實世

界也是如此,台灣也沒好到哪裡去,先前台灣也才搶過口罩、泡麵與衛生紙,只

差沒搶錢、搶糧、搶娘們。偏方在這個時候也會大發利市,影片中是以中藥的連

翹為主,陳述有一名網紅(裘德洛飾演的,壞得非常徹底),為了揭穿政府的陰謀,

鼓吹大家不要打疫苗,得病服用連翹就好。自己先假裝得了病,然後在鏡頭前服

用連翹,引起民眾爭先購買。殊不知自己已經介入該市場,並從中大賺一筆。聽

起來怎麼很像現在那個XXX會做的事情,在十年前就有人先預演一次給大家瞧瞧。

歷史確實沒有新意,只是不斷重複。


    這部片真的很神奇,裡面也有談到疫苗不夠的問題。疫苗剛開始研發時,數

量一定短缺,那麼多人要接種該怎麼辦?這部影片是用大樂透的方式抽籤,想當

然用這樣的方式只會加劇民眾反彈,各種示威接連到來。最後電影無法描述結局,

疾病到底受到控制了沒,沒人知道。看到這裡,你只能驚呼這是神片,幾乎分毫

不差的預言這次肺炎大流行。


    戲裡面最值得一提的是男主角麥特戴蒙,他演一個老實人,老婆是最初感染

者,而且還把疾病傳給兒子和自己。太太與兒子因而接連過世,自己因為是密集

接觸者,還被隔離在醫院中。在官員疫調過程中詢問了許多問題,太太在過世前

去了一趟芝加哥。為何會去哪裡?思來想去才發現太太去見了前男友,難忘舊情

人,並間接導致芝加哥大流行。人世間的殘酷莫過於此,真實的人生可能更難招

架。看到麥特戴蒙常常會有出戲的感覺,覺得傑森包恩肯定躲去哪裡了?封城怎

麼乖乖被封了,警衛攔了就停下來,不是應該快車衝過去才對嘛!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雷:本文提及《言葉之庭》與《天氣之子》兩部動畫之劇情。)
 
 
 
    《言葉之庭》是新海誠2013的動畫電影。雖然篇幅較短,看到最後才能得
 
知女主角雪野是一位古文老師,因遭受到學生集體霸凌,散播不實謠言,導致雪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丑》上映之後在各地引發了觀影浪潮,多數觀眾對於電影中小丑的心理

狀態討論不休,以為精神疾病的患者必然會導致重大的暴力事件,甚至對於相關

個案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排拒心態。
  
  
(以下有雷,自行迴避)
Joker.jpg
  
  在討論這部史詩級的電影時,我們還是不能忽略整個時代背景的影響。雖然

故事是設定在高譚市,一座虛構的城市,但現實中約略可以直接對應的就是美國

八零年代的紐約市。電影所陳述的邊緣地帶類似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Bronx),

此處失業率高、貧富差距過大、種族歧視嚴重、醫療費高漲導致窮人無法就醫等

等社會問題至今仍未解決,貧窮率28.4%為紐約市全區之冠,接近全區三分之

一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比布魯克林區(20.0%)還要慘澹1。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在失業、貧窮、福利取消、中斷就

醫、停止服藥、家有重症老母等種種不利的條件之下生存,在社會底層不停地掙

扎,找不到人生的出口。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失敗,導致了難以收拾的亂局。

如果一般人願意多抱持一些些同理心(而不是在於有跟沒有之間),如老闆不要

不明就裡的亂罵一通、同事不要亂給一把真槍、坐地鐵時不要故意排擠失意的人

等等。或許事情都會出現轉圜,而非只有走上極端暴力一途。


  至於能否從電影的片段判斷小丑到底呈現出何種精神疾病?只能說異常困

難。困難的地方在於,電影所呈現的是外在行為與部分症狀,但是缺少診斷中至

關重要的病史、持續時間(duration)與嚴重程度2。我們知道與鄰居互動、約

會都是不存在的,推測可能有幻聽與妄想,但是這樣頂多只能說有psychosis(精

神病症,通常指稱脫離現實的幻聽、妄想、奇異行為),但並未達到任何正式診

斷。其餘的自戀、反社會、煙不離手、情緒冷漠、突發性暴力、情緒暴起暴落、

殺人後異常平靜、童年曾受虐待、創傷後壓力反應等等異於常人之處,因無詳細

病史資料,並無法驟下任何診斷,只能說是個人特質的極端延伸。


  至於社會大眾至為關心的精神疾病是否會導致重大暴力事件,先前已經為文

討論,可前往參閱(精神疾病並不等同於重大謀殺案;精神疾病並非重大暴力行

為之主要原因。我知道大家一秒鐘都是幾十萬上下,沒時間參閱)。在此簡單截

錄兩文之重點,反覆提醒精神疾病患者並不會比一般人有更多暴力行為:『因心

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mentally abnormal homicide,包含導因於精神疾病而無

須負擔刑事責任及精神狀態不適合受審者,以下簡稱MAH)只佔了謀殺案件的3.7

%。也就是說,大約96%的案件都是正常人所為。過去25年來,MAH所佔的比

率很穩定,都在2%至4%之間浮動,並未有顯著變化。MAH發生的比率也與精

神醫療利用率無關,不是服務件數變多,MAH就會下降。若以受害者來看,MAH

的對象主要是家人,大約佔了六成,陌生人受害只佔了百分之9;但一般人謀害

的對象主要是熟人,大約是百分之49。如果真要以統計顯著與否來看的話,一

般人較常殺害熟人與陌生人。』(這個就是傳說中自己抄自己已經發表過的文章

XD)。

  若我們再深入瞭解到底何種精神疾病犯下謀殺案件的比例較高3(見下表),

從文獻中可以知道確實是psychosis,約佔82.5%。但在解讀此表時,需特別小

心。這裡所謂的82.5%,並不是指全體犯罪者中有精神病症的比例,而是指精

神病症佔了因心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案件的比例。若真要去推算全體犯罪者中有

多少精神病症比例,則是3.1%(3.7%×82.5%)。接續的第二名是確診為思覺

失調症(schizophrenia,舊稱精神分裂症),約佔53.1%;第三名為物質使用

疾患,約佔41%;第四名為人格疾患,約佔17.5%(註)。若再更進一步考慮精

神疾病患者,何時會出現暴力,首要的兩個與治療有關的危險因子是不遵守醫矚

接受心理治療與不遵守醫矚接受藥物治療4。也就是說,當拿掉心理治療的監控

效果與藥物治療的鎮靜能力時,暴力隨即伺機而動。《小丑》的主角亞瑟·佛萊克,

也在社會福利取消後停止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後續引發更大規模的暴力事件。

此處確實與上述二篇回顧性研究一致,在這裡只能讚嘆電影編劇的精準設定。

MAH.jpg
 

  「對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最慘的就是人們總期望你表現的像沒有得病一樣。」

(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這是佛萊克在日記中不經意所吐露出來的心情寫照。世界上

有一半的人,確實不知道另一半的人如何生活。他們背負著這個疾病,默默的活

著,並不祈求雪中送炭,只希望今天不是悲慘的一天。他們只能單純的尋找一個

靜謐的角落,安靜的活著。但現代社會是否可能連最後一個邊緣的角落,也不肯

提供?這部電影並沒有提供終極答案,但無疑是最反諷的寫照。
  
  
註: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四項加起來超過100%。但這個表不是這樣解讀
的。這裡結果並沒有寫錯,因為共病的關係,很多個案可能有兩種以上的診斷。
也就是說,精神病症這一組,可能同時又被分入思覺失調症與物質使用疾患中。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An Economic Snapshot of the Bronx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2013).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3. Penney, S. R., Prosser, A., Grimbos, T., Darby, P., & Simpson A. I.
F.(2018). Time trends in homicide and mental illness in Ontario from 1987 to 2012: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provision.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63 (6), 387-394. DOI:10.1177/0706743717737034
4. Witt, K., van Dorn, R., & Fazel, S. (2013). Risk Factors for Violence in
Psycho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110 Studies. PLoS ONE,
8(2):e55942. doi:10.1371/journal.pone.0055942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台灣媒體突然又關心起兒虐相關事件,報導又特別著重於虐待細節,

企圖引發社會大眾更尖銳的情緒,並引起後續堵人、圍毆等私刑正義的情況,

民眾舉著「神不敢做的事情,由我替天行道」的大旗,執行各種失序的報復

行為。如果整個社會只停留在一報還一報的「果報論」層次,遇此相關案件

一律嚴懲及加重刑罰(甚至極端的主張唯一死刑),而非思考背後為何會形成

此事之成因,並著手加以改善。恐怕未來類似的事件還是會一再發生。

  
(以下有雷,請自行迴避)

《心理學家?成海朔的挑戰:少女為何必須失憶》-1  


  由於此事,讓我想到2014年的一部日劇《心理學家?成海朔的挑戰:少

女為何必須失憶》。此劇就是在講述一個驚人的新聞事件:警察在調查連續縱

火案的過程中,逮捕了嫌疑人八神圭佑。在搜索相對人住家的過程中,發現

了一間密室,密室中有一個被反鎖的七歲小女孩菜央。此一發現讓警察大為

震驚,以為背後存在著什麼不可告人的重大案件。但將兩人帶回調查後,兩

人怎麼樣也不肯說到底發生了何事(如果以台灣的媒體習慣,有大叔又有羅

莉,肯定暴動了。以為這個大叔做了多少虐待的幼女的故事,群眾可能一下

子就被搧風點火,接著警局就會又被包圍了…)。因為案情一直糾結,沒有任

何進展。警方只好拜託心理學家成海朔介入,看能不能與小女孩接觸,進而

鬆懈其心防。


  如果繼續看下去,就發現事情不是我們所想得這麼簡單,其實嫌疑人並

不是壞人,真的虐待小女孩的是父親與母親。父親會暴力毆打小孩,母親的

情況則更為複雜嚴重。母親會先弄壞父親的東西,之後又嫁禍給小孩。在父

親處罰小孩時,又出來假裝自己是好母親的角色。母親為何會這樣做?主要

是因為母親沈迷於社群軟體的按讚數,只要自己寫出這些事,並裝出一個賢

妻良母的樣子,追蹤數和按讚數就會增加。這個心理生病的母親,甚至會先

讓小孩受傷,再假裝自己非常認真的在照顧小孩。之後又上傳照片博取同情

這裡沒有指涉先前的新聞事件,這真的是此劇的情節)。如果一般民眾只得

到片面資訊,就大量、快速地呈現各種情緒反應,認為一定要嚴懲嫌疑人。

在這裡可能會完完全全搞錯方向,而讓真正的加害者逍遙法外。


  此戲劇中的母親,不用懷疑就是得了心理疾病,可能就是患了DSM-5中

「他為的人為障礙症」(Factitious Disorder Imposed on Another),此與

先前較為人知的「代理孟喬森症候群」(Munchausen by Proxy)為同一疾病,

只是疾病演變而導致名稱不同(詳情請見先前個人先前寫過的人為障礙症的虛與實

。這一群人都是用偽造的方式,對他人造成身體或心理的症狀。此病

症是指稱加害人的狀態,受害人若是兒童的話,就是一種兒童虐待,故意讓

小孩受傷、生病,用以取得疾病角色,博取同情。劇中的小女孩會崩潰是自

然的,最後寧願被不熟悉的路人帶走,也不願意讓自己的媽媽養。跟著不認

識的人都比母親安全,不用反覆的被迫住院、被迫醫療。被救治之後,又必

須面對母親下一輪「無止盡的母愛」。這樣的磨難,豈是網路上廉價式的正義

所能挽回?


  加害人的內心為何會扭曲至此,目前心理學家還未有一致性的定論。推

測可能幼時也遭受原生家庭的忽視與虐待,以致於人格養成的過程中出現偏

差。也有可能是養育兒女的過程中,所造成的巨大的壓力,而導致兒虐的出

現。在台灣現今的社會體制之下,首要應為強化一般大眾守望相助的簡單能

力。遇見相關事件,願意舉手之勞,通報給113婦幼保護專線,後續即有專

責單位處理。另外,也可增加第一線相關人員的敏感度,這些人員包含巡守

隊志工、保母、托嬰中心老師、學校教師、社工、心理師、兒科相關醫師,

這些人員遇到疑似個案時可循社會保護機制往上通報,社會系統才有介入之

可能。


  托爾斯泰說過一句話,「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其不幸」

(Happy families are all alike; every unhappy family is unhappy in its

own way)。若我們願意停下來聽聽這些家庭的困難之處,同理其困境,並提

供恰當的社會資源與支持,或許可以慢慢減少兒童虐待之發生。

  

  
參考文獻: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2013.

Jaghab, K., Skodnek, K. B., & Padder, T. A. (2006). Munchausen’s
Syndrome and Other Factitious Disorders in Children: Case Series and
Literature Review. Psychiatry (Edgmont), 3(3), 46–55.

Stirling J. Beyond Munchausen Syndrome by Proxy: Identification and
Treatment of Child Abuse in a Medical Setting, Pediatrics.
2007;119:1026-1030.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三度殺人》為知名導演是枝裕和的作品,此一電影從2017年上片以來

引起了一陣旋風,在多個日本電影獎項中多有斬獲。在2018年三月頒獎的日本

電影金像獎甚至囊括六項大獎,包含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編劇、最佳剪輯、

最佳男配角(役所廣司)、最佳女配角(廣瀨鈴),是枝裕和一人就獨得三項(導

演、編劇、剪輯),男主角是大家特別喜歡的福山雅治(雖然是很多人老公,但

2015已經結婚了,大家可以先收拾碎掉的玻璃心,繼續支持他的作品)。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H3apWneJUg4
  (《第三度殺人》預告片。)
  
(以下有雷,請自行迴避)

  

  電影劇情環繞在福山雅治所飾演的律師,企圖想幫殺人犯三隅高司(役所廣

司飾)脫罪。這樣的情節聽來很合理,律師就是盡可能找到可以輕判的證據。但

是隨著一次次的律見,一次次的開庭,犯人卻是一次次的翻供,這當然不容日本

法院所樂見。日本司法看來比台灣更為僵化,從準備庭開始,就只是在走流程,

流程走完宣布刑度,期間不容翻供或提出不同看法。每個證人已經被設定好要講

甚麼話,做什麼事。若有個人觀感,一律不得在法庭上陳述。這樣的情節設定,

讓整部戲頓時陷入羅生門之中,到底誰說的故事才是真相?是被害人的妻子(齊

藤由貴飾)所陳述犯人是為了錢財才殺人?還是妻子有了婚外情而雇用犯人殺害

自己的先生?亦是被害人的女兒(廣瀨鈴飾)被自己的父親性侵,但被犯人目擊

憤而殺人?還是女兒愛上犯人,為了幫犯人逃脫死罪,才虛構出性侵事件?或是

女兒其實才是真正的殺人犯,高司只是出於同情(或愛戀)而幫忙頂罪?還是犯

人因被不當解雇,因巧遇被害人而動手殺害?亦是兩人和謀使用不當原料賺取暴

利,但事後談不攏分贓事宜,才導致殺人事件?每個角色在法庭上的說詞,與私

下的面貌皆不相同。每一種故事情節都有可能發生,那真相到底為何?

圖/Sandome no satsujin(2017)@imdb

  電影的推衍故意營造出模糊的氛圍,令觀者有霧裡看花之感。在公堂之上,

大家真的就會好好說實話嗎?其實並不盡然。過去美國最為知名的性侵害案件麥

馬丁幼稚園案(The McMartin preschool trial),約有360名兒童作證遭受幼

稚園老師性侵害,他們的證詞現在聽來相當怪異,孩子們說他們在飛機上、地下

道、洗車廠、機場、熱氣球上被性侵,接著開始涉入邪教崇拜的議題,有女巫戴

著黑色帽子在天空飛來飛去;有老師在他們面前將兔子殺死取出內臟,並逼喝動

物的血。但讓他們挑出可能嫌疑人照片時,有的人挑了動作明星查克•諾里斯

(Chuck Norris)的照片,有的人挑了一群修女的照片(她們在四十年就過世了),

有的人挑了丹尼•戴維斯(Danny Davis,該案辯護律師)。整個案子在沒有實質

證據之下,進入了法院訴訟。此案件纏訟了七年,花費了花了一千五百萬美金,

但最後無人被定罪(可同時參閱HBO製作的電影《無盡的控訴》,並參考此文章:

為何兒童性侵害案件難以收集有效的證據?)。


  此案件在媒體推波助瀾下,從1980年代延燒至1990年代,全世界各地有多

所幼稚園或托兒所陸續被指控性侵兒童1,但多數無罪定讞。也有青少女長大之

後,回過頭去指控父親性侵自己。內容都是從一開始的性侵,進而加入各種匪夷

所思的虐待,把蜘蛛或嬰兒手臂塞進陰道裡面,接著又是一連串的撒旦崇拜戲碼。

美國鄉民們對這一套完全深信不疑,每次都是同樣的劇情看都看不膩。只能說全

世界的鄉民都有共同特質:越獵奇,散播的就越遠;越詭異,盲信的就越深。



  這些證詞通常曲折離奇、不斷改變、互相矛盾,成了心理學家眼中的虛假記

憶2(false memory,意指個案回憶出從未發生的事)。連最早研究的此概念的佛

洛伊德都坦承,這些使用回溯技巧「提取」而出的記憶,很高的比例都是孩子遭

受父親性侵害,但「那些性誘惑的畫面從未發生過,那些只是我的患者自己編出

來的幻想,或者是我強加給他們的」3。但司法系統並未因此踩下煞車,許多無

辜的人,也因為這些莫須有的指控而深陷牢獄之災,至今仍無法重見天日(註)。


  回到《第三度殺人》這部電影也是如此,所有的司法人員只是落入「驗證性

偏見」(confirmation bias)的陷阱之中,只蒐集能證明自己先入為主的成見,

在找尋證據時,只是在證明自己是對的,而不是挖掘出真相。真相真的有人在乎

嗎?還是只能埋藏在大雪之中。這是在觀看這部電影時,不得不進一步深思的問

題。

  

  

  註:麥馬丁幼稚園案開啟了美國司法訪談(forensic interview)的濫觴,

各個單位投入大量經費研發合宜的訪談方法。這些方法以科學為基礎,在中立、

客觀、標準化、不引導的情境之下,讓個案陳述其經驗或目睹事件。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Day-care sex-abuse hysteria

2.      Maran M. (2010). My Lie: A True Story of False Memory. Jossey-Bass.

3.      紀迺良(譯)(2012)。洗腦:操控心智的邪惡科學(Dominic Streatfeild)。

台北:麥田。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超人特攻隊》讓人覺得非常有意思的地方在於,從第一集開始,每一位超

人都有一些平常人的煩惱。超能先生最大的困難是去上班,當一個平凡的上班族,

面對各種工作上無理的要求。這樣的設定讓超能家庭非常貼近真實人生,我們所

遇到的任何困難,超能家族也一樣會遇到,而且也一樣做得七零八落,好不到哪

裡去。


(以下有雷,請自行迴避)

Incredibles 2 from:IMDB


    《超人特攻隊2》則延續第一集的基調,並且加入更多尋常的人煩惱。超能

先生一樣遇到失業危機,以超人的身份並無法真的謀生下去。而就在全家一籌莫

展之際,彈力女超人獲得大企業的青睞,他們正需要「女性形象」來重新建立新

面貌,以開展特殊的超人行業。超能先生在這種時刻,只能先回歸家內從事「家

庭主夫」的工作。當然,在超能先生的照料之下,幾乎家中所有事情都搞砸了:

小倩的男女感情需求毀了;小飛的課業成長要求沒了;小傑的天賦發展也受限了。

對比彈力女超人在外獲得正面評價,而超能先生卻一步步摧毀整個家庭結構。


    這部動畫電影有趣的地方也在這裡,怎麼在困境中扭轉?怎麼在逆境中生存?

這裡所敘說的已經不是超人的故事,而是尋常百姓每天的難題。父母如何兼顧自

我的發展與養育孩子?我們應不應該不顧一切地追求職業上的成功?還是放掉

一些無謂的完美堅持回頭兼顧育兒與家庭生活?我們到底要如何拿捏才能找到

工作、家庭、夫妻、親子之間還算均衡的平衡點?縱使永遠都找不到最完美的解

答:不知道青春期的女兒為何這麼在意一個普通男生、不知道小飛的數學作業到

底該怎麼寫、不知道小傑到底會出現什麼無法預料的超能力。但至少我們還在努

力嘗試,就跟超能先生或彈力女超人一樣。即使我們當不了電影中的超能英雄,

但我們維繫了一個還算可愛的家,這樣的努力與付出,與超級英雄的意義已相距

不遠。


    此部動畫電影其實也不乏「空想科學」可以討論的空間,如彈力女超人的身

體與摩托車能不能做出很多看似違背物理原理的彈跳、奔馳中的磁浮列車能否快

速停下、小傑如何全身燃燒之下而毫髮無傷、有沒有可能憑一個眼鏡就催眠超人

(以心理學相關的研究可以知道,洗腦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大家可以先參考一下:

偉人交流思想?—讀《洗腦:操控心智的邪惡科學》有感 。其餘部分大概要呼叫

空想科學研究所 的柳田理科雄或傻呼嚕同盟的ZERO大才有辦法協助解決。)


  若先回到自己相關的心理專業,以嬰幼兒照顧的觀點來看,超能先生混亂的

居家生活其實給予新手父母非常多啟示。第一個是哄睡嬰兒的所在,不應該在光

線明亮的地方。不然念再多晚安故事,小孩也不可能睡著。嬰孩依舊在光線明亮

之處,好奇所有新鮮事物。而父母可能也會用盡各種花招而筋疲力竭,最後這些

哄睡花招,只會哄睡自己而已。對付一歲左右的孩子,比較好的作法是調整小孩

的生活作息,讓他白天盡量醒著,接收各種外界刺激,消散足夠的精力,夜晚才

可能順利睡著。在就寢時刻,也可考慮使用睡眠儀式,營造出合適的睡眠環境1。

如果真要念睡前故事的話,務必搭配昏暗的燈光、緩慢的語調,唸完一個故事才

有可能放倒一個小孩(詳情請見: 小兔子為何睡不著? )。


  第二個是育嬰生活是全職工作,務必找到休閒時刻。不管是父或母,在一週

之內至少能找到閒暇的半天,才可能恢復被消耗的精力(育嬰心情調適是非常重

要之事,千萬別逞強。更多育嬰調適方法請見: 願逐月華流照君—育嬰父母心情

調適 )。我知道很多男生覺得自己堂堂八尺大漢,養一個小嬰孩沒什麼難的。但

是連日晚上起來「做工」,再神勇的超能先生也嚴重睡眠不足。睡眠一不夠,白

天依舊精神不濟,也沒有喘息空間,深夜還是得起來關照小孩。不用一個星期,

超人都會累垮、也會有黑眼圈的。電影中詳述了這個過程,本來超能先生還撐著

不願意求救,覺得自己可以解決一切,最後被逼著才找酷冰俠商量。但酷冰俠還

是束手無策,最終才想起最不願意的人選—衣夫人。請衣夫人當了一天保母之後,

超能先生才得到寶貴的喘息時刻,才有可能恢復一點元氣。而衣夫人也很快的找

到與超能嬰孩的相處之道,讓小孩的天賦發揮,好好的訓練它、培養它,而非壓

抑它、禁止它。這裡非常深刻的提示身為父母的我們,讓小孩熟悉自己的天才,

好好的練習,好好的駕馭,本來以為小孩是阻力的,終究會轉變成巨大的助力。


    另外,超能先生加入育嬰行列,整個家庭最後也走向非常不一樣的變化:小

倩慢慢可以認同自己的超能力,也認同自己的超能家族可以協助他人;小飛也不

是事事衝第一,而比較願意回頭看顧弟弟;小傑則慢慢熟悉自己的各種超能力,

並在適當的場合發揮得宜;彈力女超人也逐漸找到超能事業與居家生活的平衡,

在獲得榮耀的時刻,也能照看家庭成員。這與過去的整合性研究相符2,父親的

大量投入家庭生活,顯然可以對家庭關係帶來正向的影響。不只母親變得愉快,

母親也能投入工作、成就自我。性別角色的重新定義,也讓整體家庭氣氛有助於

小孩發展。兒童在性別平等的家庭中成長,未來自己在面對家庭中的工作分配時,

才可能產生多元變化,而非只服膺於傳統框架。


    總而言之,《超人特攻隊2》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動畫電影,非常推薦新手

父母前往觀看。除了帶來特別的娛樂價值之外,超能先生瘋狂的育嬰體驗,也提

示了我們新手父母許多育嬰需要注意的大方向!




資料來源與延伸閱讀:
1.      林希陶(2016)。心理師爸爸的心手育嬰筆記。台北:新手父母。
2.      Huerta M. C., Adema W., Baxter J., Han W.-J., Laustern M., Lee R.,
Waldfogel J. (2013). Fathers’ leave, fathers’ involvement and child development: Are they

related? Evidence from four OECD countries.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關於霸凌的電影,真實到令人不忍卒睹。女主角硝子因為天生的聽
 
覺障礙,而遭受班上同學有意無意的長期漠視與欺負,最後形成巨大的心理陰影,
 
認為自己是多餘的存在,唯有自殺才能解脫(註一)。
 
  
(以下有雷,請自行迴避)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異星入侵》(Arrival)主要是描述外星人突然降臨地球,毫無緣由的突然

出現,世界各國對於此一狀況倍感困擾,但又無計可施。因為對方只是停在那邊,

不戰、不降、不走,也不說話,列強們不知如何反應,只好委託語言學家Louise

Banks 和物理學家Ian Donnelly來看看能怎麼跟外星人溝通或互動?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剛開年,去看了《海邊的曼徹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這是一部

憂傷的電影,但又覺得它拍得非常棒,絕對值得五顆星的推薦。如果還在猶豫有


什麼奧斯卡等級的電影還沒有追,記得可以去看這一部。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你的名字》為日本動畫導演最新力作,在日本引起巨大的觀影人潮,日前

票房已經接近兩百億日元;在台灣也成為史上最賣座的日本動畫電影。故事主要

陳述男主角瀧與女主角三葉,因為不知名原因在睡覺時刻靈魂交換,進而交織出

動人的愛情故事。


  當然,我不反對科幻浪漫動畫的描繪,如果事情可以成真,妳想要跟誰交換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上一篇提到《怪物來敲門》這本書,裡面的青少年主角康納因為現實生活壓

力過大,而在夜半時分召喚出怪物來幫忙。我在 上文 已經分析過,認為這個怪物

比較像是惡夢,只存於夢境之中,而不會過渡到真實世界來。但有沒有可能小孩

在成長的過程中,真的遇到怪物了(或者台語說的「跨丟鬼」),那個時候大人該

怎麼辦?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怪物來敲門》是派崔克‧奈斯(Patrick Ness)於2011年出版的青少年

小說(雖然此書被歸為童書類,但應為12歲以後的青少年來閱讀較為適合,當

然成年人來看也沒問題)。此書懸疑性夠,張力大,不只得到童書界的大獎,也

因為故事曲折離奇,後來改編成特效性十足的電影( 預告片在這裡 ),最近

即將在台灣上映。在上映之前,也許可先就書的內容作一些專業方面的討論,增

加兒童心理治療的相關知識,或許可讓觀影經驗更為深化充實。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端午連假中午,為了哄睡小孩,故意開電視看看能不能讓姊姊睡著的影片。

轉著轉著,突然看到這部超級真實的蠟筆小新劇場版。


  為什麼說很真實?因為這群主要角色長大之後會做什麼事,全部都在這部電

影中被設定出來,而且考慮的很周詳,注意虛實平衡,並且反應現實社會狀況,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先前聽說這是一部關於精神疾病的電影,因為與專業相關,因此一直期待能

去瞧瞧。但是自從上檔以來,一直很難從育兒生活中抽身去看。不過,就像我自

己先前鼓勵自己的一般,有了雙胞胎一樣要「馬照跑,舞照跳」。雖然實際上已

經變成「馬也不跑,舞也不跳」,所有的休閒生活被減到最低,每天唯一期待的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終於找到空檔去看了最近很火紅的電影《露西》,看完之後覺得有很多

地方可以談談。


  第一個是電影設定的前提,認為普通人的大腦都只使用了10﹪。這個假設

認真想來是一則鄉野傳奇,出處已經很難考證。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看看fMRI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坦白說這部戲境界太高了,能一次就看懂的不太容易。一來台詞古文居多,

又常有多種涵義,大部分的觀眾連台詞都聽不懂了,遑論感想。二來敘述非直線

前進,順敘中夾雜倒敘,你還沒看清楚,畫面就過去,跳接很快,你還停留在上

一幕,下一個故事又進來了,不好理解。三來武術的招式與規矩,非人人盡懂,

誰知道比武還能比想法,輸與贏的判定可不是看誰還站著就算數。四來武林中為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很悲傷的日劇特別篇(也很血腥啦,很怕血或傷口的人斟酌觀賞,尺度

有點逼近18禁)。只有兩個小時內要交代所有事情,確實有點困難。對於最後兇

手的呈現,有太多牽強的地方了。突然劇情就直轉極下,快到令人覺得有點突兀。


  不過裡面關於PTSD(創傷後壓力疾患)描寫相當的真實,以心理病理學的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個活生生高功能自閉症患者的自傳故事。主角現在仍活在這個世界

上,是一個大學教授,研究的領域是動物科學,主要研究的對象是牛。她因為自

己是自閉症的關係,對於光影、聲音過度敏感,因而可以理解動物的許多行為都

是有緣故的。按照這些對於牛隻的瞭解,她改善了許多畜養牛群的方法、考量了

許多動物的福祉,對於整個畜牧工業有深遠的影響。

文章標籤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一部沈重的電影。


  人生到底要追求什麼,成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很適合給正在迷惘中的

人,也不懂得自己人生要做什麼的人看看。很多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是很在意外

界的評價,但是這些評價不見得是正確的。只是有時候我們太年輕,一下子想不

清楚自己到底要什麼,或者說,什麼才適合自己。球探也常常給予年輕球員過多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