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嬰久了,自然會有一股煩悶之氣,尤其在小孩莫名其妙吵鬧為甚。我必須
承認,雖然我是臨床心理師,但有的時候還是覺得沮喪、挫折、沒有支持。我知
道太太也一樣承受相同的壓力,但兩人同時陷入心情的漩渦時,家庭氣氛也容易
陷入冰點。
遇到這樣的情境,心情的調適就更為重要了。若不找法子調適自己,長期下
去就會容易演變成耗竭狀態,只是會讓自己、孩子與夫妻關係陷入危險境界。若
不處理的話,就容易進入崩解危機。
這個部分確實是很困難的,埋怨有時就像腳上繫了顆大石頭一樣,跳下海之
後只會無限下沈,很小的困境也被會無端擴大,無事生非。有時候我們總是在討
論很多現實中不可能實行的事情,如,把其中一個小孩出養,但要出養哪一個?
兩個小孩都送給別人養,等大了會坐公車再自己回來就好;小孩到底在哭鬧什
麼?叫她們兩個講兩句話人話來聽聽;我看妹妹有著聰明像,會不會她其實都知
道我們在講什麼,只是她忍住不說,就跟司馬中原講的故事一樣(這是鬼故事
吧!);我們在客廳中弄起了一個圍欄,但柵欄已經慢慢圈不住妹妹,妹妹性格
熱愛刺激、這麼愛越獄,哪天跑去革命了,就像秋瑾一樣,我們就頭痛了。她可
能也會喜歡秋瑾的詩:「不惜千金買寶刀,貂裘換酒也堪豪。一腔熱血勤珍重,
灑去猶能化碧濤。」(附帶一提,秋瑾的誕辰快到了,11月8號,杭州西湖有秋
瑾墓)。
有時我們也會過度擔憂。當了家長之後,有時就是會這麼無稽,孩子們一有
個小病痛,就在心理掙扎。看了,怕藥吃太多;沒看,又怕抵抗不了病菌侵襲。
尤其她們現在太小還不會說話,實在很難猜中到底哪裡有問題?千萬不要以為我
們願意說白賊三年,這真是逼不得已啊!我只祈禱自己不要忘記所學,不要像魯
迅短篇小說〈藥〉中的父母一般,居然相信沾了砍頭人血的饅頭可以治肺病。我
時時刻刻提醒自己,我血中流著是科學的素養,腦中裝的是冷靜的養分。不會被
迷信所困惑,也不會被傳言所擊倒。
我們盡量調整自己的心態,不卑不亢,不忮不求。我們也不用裝著當了父母
就要自我犧牲的形狀,有機會還是馬照跑、舞照跳、漫畫照看、電動照打。偶爾
衝場電影,看個日劇,跑個展覽。我們自己要用生活告訴孩子,人生不是只有唸
書,也不是只有當父母,還千千萬萬個事情等著我們去嘗試。我們可以一直有夢
想,可以到布魯日(Bruges)度假,也可以到巴塔哥尼亞(Patagonian)流浪。
雖然現在暫時到不了。但,總有一天,我們會抵達。
「空裏流霜不覺飛, 汀上白沙看不見。江天一色無纖塵, 皎皎空中孤月輪。」
這是細微之美,沒有道理當了父母,就該關閉五感。人既然有彈性,就可以調整
心思,面對嶄新的局面。這是我當了半年父母之後,小小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