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丑》上映之後在各地引發了觀影浪潮,多數觀眾對於電影中小丑的心理

狀態討論不休,以為精神疾病的患者必然會導致重大的暴力事件,甚至對於相關

個案抱持著戒慎恐懼的排拒心態。
  
  
(以下有雷,自行迴避)
Joker.jpg
  
  在討論這部史詩級的電影時,我們還是不能忽略整個時代背景的影響。雖然

故事是設定在高譚市,一座虛構的城市,但現實中約略可以直接對應的就是美國

八零年代的紐約市。電影所陳述的邊緣地帶類似於紐約的布朗克斯區(Bronx),

此處失業率高、貧富差距過大、種族歧視嚴重、醫療費高漲導致窮人無法就醫等

等社會問題至今仍未解決,貧窮率28.4%為紐約市全區之冠,接近全區三分之

一人口活在貧窮線之下,比布魯克林區(20.0%)還要慘澹1。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一個精神疾病患者,在失業、貧窮、福利取消、中斷就

醫、停止服藥、家有重症老母等種種不利的條件之下生存,在社會底層不停地掙

扎,找不到人生的出口。一次次的挫折,一次次的失敗,導致了難以收拾的亂局。

如果一般人願意多抱持一些些同理心(而不是在於有跟沒有之間),如老闆不要

不明就裡的亂罵一通、同事不要亂給一把真槍、坐地鐵時不要故意排擠失意的人

等等。或許事情都會出現轉圜,而非只有走上極端暴力一途。


  至於能否從電影的片段判斷小丑到底呈現出何種精神疾病?只能說異常困

難。困難的地方在於,電影所呈現的是外在行為與部分症狀,但是缺少診斷中至

關重要的病史、持續時間(duration)與嚴重程度2。我們知道與鄰居互動、約

會都是不存在的,推測可能有幻聽與妄想,但是這樣頂多只能說有psychosis(精

神病症,通常指稱脫離現實的幻聽、妄想、奇異行為),但並未達到任何正式診

斷。其餘的自戀、反社會、煙不離手、情緒冷漠、突發性暴力、情緒暴起暴落、

殺人後異常平靜、童年曾受虐待、創傷後壓力反應等等異於常人之處,因無詳細

病史資料,並無法驟下任何診斷,只能說是個人特質的極端延伸。


  至於社會大眾至為關心的精神疾病是否會導致重大暴力事件,先前已經為文

討論,可前往參閱(精神疾病並不等同於重大謀殺案;精神疾病並非重大暴力行

為之主要原因。我知道大家一秒鐘都是幾十萬上下,沒時間參閱)。在此簡單截

錄兩文之重點,反覆提醒精神疾病患者並不會比一般人有更多暴力行為:『因心

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mentally abnormal homicide,包含導因於精神疾病而無

須負擔刑事責任及精神狀態不適合受審者,以下簡稱MAH)只佔了謀殺案件的3.7

%。也就是說,大約96%的案件都是正常人所為。過去25年來,MAH所佔的比

率很穩定,都在2%至4%之間浮動,並未有顯著變化。MAH發生的比率也與精

神醫療利用率無關,不是服務件數變多,MAH就會下降。若以受害者來看,MAH

的對象主要是家人,大約佔了六成,陌生人受害只佔了百分之9;但一般人謀害

的對象主要是熟人,大約是百分之49。如果真要以統計顯著與否來看的話,一

般人較常殺害熟人與陌生人。』(這個就是傳說中自己抄自己已經發表過的文章

XD)。

  若我們再深入瞭解到底何種精神疾病犯下謀殺案件的比例較高3(見下表),

從文獻中可以知道確實是psychosis,約佔82.5%。但在解讀此表時,需特別小

心。這裡所謂的82.5%,並不是指全體犯罪者中有精神病症的比例,而是指精

神病症佔了因心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案件的比例。若真要去推算全體犯罪者中有

多少精神病症比例,則是3.1%(3.7%×82.5%)。接續的第二名是確診為思覺

失調症(schizophrenia,舊稱精神分裂症),約佔53.1%;第三名為物質使用

疾患,約佔41%;第四名為人格疾患,約佔17.5%(註)。若再更進一步考慮精

神疾病患者,何時會出現暴力,首要的兩個與治療有關的危險因子是不遵守醫矚

接受心理治療與不遵守醫矚接受藥物治療4。也就是說,當拿掉心理治療的監控

效果與藥物治療的鎮靜能力時,暴力隨即伺機而動。《小丑》的主角亞瑟·佛萊克,

也在社會福利取消後停止心理治療與藥物治療,後續引發更大規模的暴力事件。

此處確實與上述二篇回顧性研究一致,在這裡只能讚嘆電影編劇的精準設定。

MAH.jpg
 

  「對精神疾病患者來說,最慘的就是人們總期望你表現的像沒有得病一樣。」

(The worst part of having a mental illness is people expect you to behave

as if you don't.)這是佛萊克在日記中不經意所吐露出來的心情寫照。世界上

有一半的人,確實不知道另一半的人如何生活。他們背負著這個疾病,默默的活

著,並不祈求雪中送炭,只希望今天不是悲慘的一天。他們只能單純的尋找一個

靜謐的角落,安靜的活著。但現代社會是否可能連最後一個邊緣的角落,也不肯

提供?這部電影並沒有提供終極答案,但無疑是最反諷的寫照。
  
  
註:眼尖的讀者可能會發現,這四項加起來超過100%。但這個表不是這樣解讀
的。這裡結果並沒有寫錯,因為共病的關係,很多個案可能有兩種以上的診斷。
也就是說,精神病症這一組,可能同時又被分入思覺失調症與物質使用疾患中。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 An Economic Snapshot of the Bronx
2.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5th edition. (2013). Arlington, VA.,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
3. Penney, S. R., Prosser, A., Grimbos, T., Darby, P., & Simpson A. I.
F.(2018). Time trends in homicide and mental illness in Ontario from 1987 to 2012: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provision.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63 (6), 387-394. DOI:10.1177/0706743717737034
4. Witt, K., van Dorn, R., & Fazel, S. (2013). Risk Factors for Violence in
Psychosis: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Regression Analysis of 110 Studies. PLoS ONE,
8(2):e55942. doi:10.1371/journal.pone.0055942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toshi 的頭像
    ntoshi

    暗香浮動月黃昏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