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社會新聞的焦點,以為很多犯罪的加害人,經常以心神喪失為抗辯手段,
就可以實質獲取免刑或減刑。諸多議論認為他們可以就此脫罪,是否形成另類的
不公平與不正義?這裡以過去的精神病史,提供一個小故事,讓大家知道並不是
以心神喪失訴訟手法,就可得到全面性的勝利(註一)。
埃茲拉·龐德(Ezra Pound)是美國著名詩人,在英美文學史上佔了一席地位,
與許多知名的詩人、作家齊名,如W. B. Yeats(葉慈)、 Robert Frost(佛洛斯特)、
William Carlos Williams、Marianne Moore、H. D.、James Joyce(喬伊斯)、Ernest
Hemingway(海明威,諾貝爾文學獎得主)、T. S. Eliot.(艾略特,諾貝爾文學獎
得主)(套句鄉民的話,光唸完這串名字,就知道接下來可以跪下來念這篇文章
了)。曾經得過美國國家文學獎,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翻譯了中國經典《論語》
及李白多首詩篇。
這裡不是要說龐德先生的文學成就,而是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經在
羅馬電台發表多次談話,支持莫索里尼,並大力抨擊美國政府。他因為這樣的言
論,被美國政府控告19項叛國罪。1944年被美軍俘虜,關押在義大利比薩的軍
隊監獄中,之後被押往華盛頓受審。他接受朋友們的建議,主張「因心神喪失理
由而無罪」(not guilt by reason of insanity),經過當時精神科醫師鑑定,
被診斷為思覺失調症(舊稱:精神分裂症。另有一些文獻是記載為人格障礙症)。
雖然因此逃過叛國罪的刑罰,但是法院判定要在精神病院長期治療。接著龐德先
生就被強制拘留於華府地區最大的療養院—聖伊莉莎白醫院(St. Elizabeths
Hospital,註二)接受治療。雖然在監押期間,他可以自由寫作,也在這段時間
獲得美國國家文學獎。後續很多文獻指出,他住院期間神智清楚,根本與一般人
無異。但他就是不能離開,因為他被法院認定有精神疾病,一定要住院治療才行。
一直到1958年,大約13年後,透過文學友人們大力奔走之下,才順利取得法院
的同意而離開醫院(這些發聲作家包含佛洛斯特、海明威等人,以現在可以理解
的概念,就是高行健與莫言同時出來聲援他的意思)。之後龐德先生轉往義大利
定居,但隨即深受憂鬱症及失智症之困擾,健康狀態也變差,創作也因而銳減。
現在很難去推測,如果他沒有因為主張精神喪失,而被關押在精神病院之中,
他的文學成就是否可以更高。但可以想見的是,如果一個人在關押期間,身心受
到限制的情況下,還可以寫詩得到國家文學獎。那放到更自由的環境之下,其創
作狀態應可更為顛峰(對比他先前豐沛的寫作資歷)。
因此,以心神喪失作為抗辯手段,真的可以逍遙度日?獲得勝利?事實擺在
眼前,很多例子都往不好的方向走,只是我們未去追究背後的故事罷了。
註一:這裡不舉現在正在進行的例子,避免模糊焦點。以古鑑今,讓大家知
道多看點書,拉開視角,就可以不用這麼悲憤。用精神疾病來做為抗辯手法,獲
得好處的機會微乎其微。歷史上多的是需要長期拘留於醫院之中,等到可以放出
來,早就年華老去。
註二:聖伊莉莎白醫院於1855年成立,是第一個美國聯邦政府所運作的精
神科專科醫院,全盛時期曾收治8000個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