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大人還是小孩,只要環境有所變動,就會產生壓力。大部分的時間中,
我們都可以調配身體能源,以應付日常生活中的變化。等到身體面對完壓力來
源,需有一段時間才能恢復平衡,並透過各種休閒活動及飲食,補充身體能量。
但若壓力無法適當的解除或因應,身體長期處於失衡狀態,久而久之就容易
出現壓力疾病,如頭痛、高血壓、心臟病、消化道潰瘍等,有一部份的兒童甚至
會出現拔毛、咬指甲、拒學、選擇性緘默等問題。
要如何評估兒童的壓力狀態是否過大,可以簡單的從這個兒童壓力測驗(參
見以下之附錄)來評估。若加總的分數低於150,代表還在合理的範圍之中;若
分數落於150~300,代表高於平均值,已經要好好注意了;若分數高於300,就
代表小孩的狀況已經非常嚴重,最好想辦法減少壓力項目。請注意,填答的時間
長度為一年之內發生的才算。若單一項目出現多樣,需按照數量予以加權。如參
加新的課外活動有兩種,同時參與了額外的畫畫和游泳課,則該項要以兩倍計算。
我們先來算算一般剛上新學校的小一生。他們剛從幼稚園畢業,轉到國小就
讀,馬上就得20。朋友群也改變了,得18。之後開始賴床藉故不去學校,覺得
學校不好玩,學校適應困難,得39。然後父母認為要開始額外的補習與安親班,
額外的補習我們很保守的計算為兩個,得72;安親班時數也增加了,得20。加
總起來共169,一下就高於平均值了。這是父母很常忽略的部分,常常以為去了
新學校,有了新環境可以交新朋友,完全忘記全新的地方,也是壓力所在。
以臨床的個案來試算可能是這樣的。小三的個案剛升上小學三年級,老師與
同學全換,得57;與新同學相處不佳,開始有意無意被欺負,得31;跟老師反
應但得不到良好處理,覺得老師不公平,得24;反正說實話也沒人相信,開始
學會說謊,但是常被抓到,得11;之後不想去學校,覺得學校非常不好玩,得
39;接著家長覺得進入中年級,應該要多補美語跟作文,得72;父親因為工作
緣故被調到外地,得63;身體開始出現不適症狀,常常肚子痛,得53。加總起
來剛好350,遠遠超過300。面對這麼多困境與壓力,也真難為個案了。因個案
狀況太多,家長無力處理只好送到醫院尋求協助。盤點了個案全部的活動,其實
很快可以改善的部分在於課外補習。只要減少補習活動,就可以輕易減少了72
(壓力也一下子下降一級)。為什麼我們對於臨床個案,常常覺得額外的補習對
他們並非必要就是這樣,他們已經處在崩潰邊緣了,大人們何苦推下更巨大的石
頭?
另外,需要提醒家長的是,大人以為的正向活動中,裡面也是有壓力存在的。
如量表中提到的父母重修舊好(45)、傑出的成就(28)、搬到另一個都市(26)、
搬到新房子(20)、轉到新學校就讀(20)、與家人度假(19)、參加夏令營(17)、
生日派對(12)等等。這些父母以為是對小孩有幫助的事,還是會形成一定的壓
力。假如以上這些事情一口氣都在暑假發生了,加總可是有187,是屬於高於平
均的範圍。
假如壓力可以量化的話,這是一個良好的範例。壓力過大肯定是沒有任何好
處的,怎麼讓小孩處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是家長可以用心調整的地方。目前
國家的施政,考慮改以幸福指數為指標。若在兒童的部分,加入考量此壓力指數,
無疑會使所謂的「幸福」,更加完整。
附錄: 兒童壓力測驗 下面的量表將兒童生活中的各種變動對他們造成壓力程度予
以評估。將過去一年孩子曾經經歷過的項目圈選,並加總所有分數。
0-150 | 中等程度 |
150-300 | 高於平均 |
大於300 | 嚴重 |
壓力項目 | 分數 |
父母死亡 | 100 |
父母離異 | 73 |
父母分居 | 65 |
父母的工作必須經常旅行 | 63 |
親密家人死亡 | 63 |
身體不適 | 53 |
父母再婚 | 50 |
父母失業 | 47 |
父母重修舊好 | 45 |
母親開始就業 | 45 |
家人健康狀況改變 | 44 |
母親懷孕 | 40 |
學校適應困難 | 39 |
手足出生 | 39 |
換新老師或新教室 | 39 |
家庭經濟狀況改變 | 38 |
親密的朋友生病或受傷 | 37 |
參加新的課外活動(如音樂課、童軍活動等等) | 36 |
與手足打架的次數改變 | 35 |
校園暴力的威脅 | 31 |
個人財務的失竊 | 30 |
家庭責任改變 | 29 |
年長的哥哥或姊姊離家 | 29 |
和祖父母不和 | 29 |
傑出的成就 | 28 |
搬到另一個都市 | 26 |
搬到鎮上另一個地方 | 26 |
得到或失去一個寵物 | 25 |
個人習慣的改變 | 24 |
與老師不和 | 24 |
待在保母家或安親班時數改變 | 20 |
搬到新房子 | 20 |
轉到新學校就讀 | 20 |
遊戲習慣改變 | 19 |
與家人度假 | 19 |
交友對象改變 | 18 |
參加夏令營 | 17 |
睡眠習慣改變 | 16 |
家庭聚會次數改變 | 15 |
飲食習慣改變 | 15 |
看電視的量改變 | 13 |
生日派對 | 12 |
說謊被處罰 | 11 |
總得分 |
資料來源:改編至David Elkind(1981), The Hurried Chi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