災難所涵蓋的範圍其實很廣,只要曾經經驗過,會構成死亡威脅就算數。所

以這個事件不一定真的直接發生在自己身上,有可能只是目擊、道聽途說或透過

新聞媒體得知。


  災難的形式包含死亡(暴力、自殺、意外)、性虐待、身體虐待、自然災害、

離婚、生病、身體傷痛(包含經濟支柱住院或生病,可能危及其生活)、代理災

難(透過媒體觀看或從其他人得知)等等。災難對小孩的影響,可能使小孩出現

令人困惑的行為,他們可能變得執著、喜怒無常,或者出現不怕死的玩法。


  對於成年人而言,在關照相關創傷事件時,仍須注重不同年齡層的小孩,有

不同的發展情況。針對不同的小孩,應考量不同的反應、徵兆及後續的介入方法。

這是我個人認為非常重要的地方,因此不厭其煩地重複敘說。以下整理了相關資

料,期待家長們可以理解,而非在慌亂之中,胡亂反應。


 


  若對象是出生至一歲孩子,你可能會感覺他們很忙亂、不安,他們可能失去

正常的發展,就是本來已經發展完善的,會突然不見了。如本來會對人揮手再見

的,就一時忘記了,即使大人催促、鼓勵,可能也不記得。另外,學習下一個階

段的發展任務時可能會失敗,學習新的東西會比先前的慢了很多,學習歷程被拉

長了,重複教導仍舊無法學會。對於這個年齡層的孩子,大人需給予更多的撫慰,

讓他們安穩下來。當然在這段期間裡,花比較多的時間在教養上是必然的。


  若小孩是兩歲至五歲的學齡前兒童,在這個階段的小孩,他們非常的自我中

心,會結合現實與自己心中魔力的想法。他們認為自己可以造成任何事件的發

生。若早上出門前惹爸爸生氣,後來爸爸出了車禍。他們會認為是因為自己太壞,

導致車禍發生;對於新聞中颱風的描述,如「颱風蓮花距離我們很近,它是巨大

的,它跑得很快,它很危險,它有很清楚的颱風眼。」在他們心中,這不是颱風,

而是一個獨眼的怪物,正以極快的速度,越來越靠近我們,並把我的家和玩具都

奪走。

  在這個年齡層,其創傷後壓力反應包含以下種種:

◎小孩變得容易焦慮、黏人,不想與父母親分開;

◎發展上可能會退化,如吸手指、尿床、拒絕睡覺、在半夜驚醒;

◎在玩的時候變得較具攻擊性,攻擊對象包含其他小孩、父母、玩具;

◎重複玩相同的遊戲,如積木堆起來再弄倒、將玩具丟到家具背後再找到、讓兩

台車反覆的相撞;

◎對於事件有魔幻式想法,如這個颱風會跑來是因為我生氣了、父親會離開是因

為我很壞;

◎小孩自己宣稱自己很高興、很快樂,但是實際上他們看起來是在生氣、緊繃著

臉,一副就是不快樂的樣子。家長們要反覆地鍛鍊自己的敏感度,才能察覺其中

細微的變化。


  針對六到十二歲的學齡期兒童,這一群孩子比小小孩更為成熟,對於世界的

認識也更進一步。他們對於災難事件已經覺得不是自己造成的,也知道自己的想

法或願望並不會帶來自然災難。他們知道父母親無法隨時保護他們,大人可能跟

他們一樣會害怕。


  這一群孩子的創傷後壓力反應包括:

◎他們可能出現退化性的想法,如他人過世了,是因為我對他有壞的想法;

◎認為災難是自己造成的會有無助感。無助感會造成痛苦是因為小孩發現自己還

很小,需要依賴他人;

◎對於災難毫無控制感會讓他們覺得未來是不確定的;

◎在學校表現上可能會變差,也會無法專心。他們也可能變得過度在意學校課

業,而忽略遊玩;

◎他們可能會嘗試逃避上床時間、家庭作業、家事;

◎他們可能與最好的朋友破壞了關係;

◎他們可能有睡眠問題,如做惡夢、難以入睡;

◎他們可能會玩危險的遊戲,小小孩是用象徵的方式,讓兩台車反覆的相撞,但

他們直接展現出失去控制的感覺;

◎魔幻式的想法還是存在,但用其他的方式展現。如相信鬼、怪物、超自然能力、

或是過度的解釋(如:這是過世的人變成鬼,帶給我們訊息)。


  至於十三到十八歲的青少年,對於災難的反應型態很多元,可能上一分鐘是

屬於成人的思考,如可以幫忙他人,下一分鐘卻變得很魯莽。在災難發生的當下,

大人會希望青少年要成熟一點,對於他們的吵鬧可能會不耐煩。但我們需要記住

的是,他們是很脆弱的,需要持續給予再保證,並適時提供保護。

  青少年時期之創傷後壓力反應包含:

◎他們可能轉向尋求同儕的支持,與父母的關係可能會生變;

◎他們可能出現冒險行為,如嘗試用藥、性行為、逃學。因為他們覺得災難使未

來受限,所以做什麼計畫性的事情都可能會在一夕之間就毀壞;

◎他們可能發展出負向的自我概念,因為他們覺得無法改變或拒絕這樣的情境;

◎他們會有罪惡感,覺得要復仇,覺得對於這個災難有責任;

◎他們也可能出現退化行為,如退縮、不與朋友往來、孤立自己、憂鬱,也可能

會自殺。


  以上說明了不同年齡層的小孩,對於災難之後,可能出現的創傷後壓力反

應。若這些徵兆出現了,需特別小心注意。經過大人的關心調整,大多數的孩子

會逐步恢復。如果這些特殊的行為已經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一個月上),或者嚴

重影響日常生活,就必須要認真考慮就醫,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