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社會每次發生重大謀殺案件,就陷入加害者必然為精神疾病患者的想像。
甚至還有一些政治人物附和必須強力監控精神疾病患者1,以為只要把他們全都
抓去住院,世界就會天下太平。
但稍有接受過心理病理相關知識的人,必然知道精神疾病患者並不會比一般
人有更多暴力行為。事實上,由精神病患犯下的殺人案很少,少到無法預測。在
2012年,將近一萬名美國人被槍殺身亡。當年最嚴重的案件—新鎮事件(或稱
桑迪胡克小學槍擊案,發生於美國康乃狄克州新鎮市)—而被槍擊的身亡只佔了
這裡面的26人。從過去的資料已知,只有百分之三到五的暴力舉動是由精神病
患所犯下,而且這些案子多數沒有用到槍,精神疾病並非重大暴力行為之主要原
因。當一個有精神疾病的人真的犯下暴力事件,通常是因為他們陷入與他人的衝
突情境,而不是預先策劃一場 大規模屠殺2,3 。
我們當然明白一般人簡單素樸的感想,認為外面的壞人瘋子很多,只要將他
們與社會隔絕,暴力案件就不會發生。社會大眾的疑問,歸結起來有以下三個:
1.精神疾病患者與一般人相比,其暴力發生的情況是否較多?
2.精神疾病患者若發生暴力,其對象為何?
3.精神疾病患者,若住院天數增多,是否發生暴力事件就會下降?簡單的說,就
是讓他們都關在醫院就好,是否就不會危害到外面的人?
以上三個可說是所有鄉民網友們最關切的問題,在各大留言版上留下各種仇
視精神疾病患者的,也約略都是這類的話語。若我們願意冷靜下來想想,找尋一
下最新的研究資料,或許還是有機會扭轉這些根深蒂固的不正確想法。這裡進一
步更新一篇最新的研究4,幫助大家重新思考一下重大暴力事件的本質為何,與
精神疾病患者到底有何關係。
我找到的這一篇是2018年加拿大團隊的研究,他們將焦點放在加拿大安大
略省,仔細耙梳從1987到2012二十五年來精神病患發生重大暴力事件的發生率
與發生型態。至2012年為止,安大略省成年人總人口約為1069萬人,雖然與台
灣有一小段差距,但不失為參考對象。這個研究說來非常複雜,因為同時要得到
法院與精神衛生系統的資訊,並進一步比對謀殺案件與精神疾病就醫的狀況。
表1.1987至2012安大略省殺人犯罪比率。(表為作者重製。資料來源Penny et al, 2018。)
年份 |
MAH*的數量 |
全部殺人犯罪的數量 |
MAH 所佔的比率 |
安大略省成人總人口 |
每10萬人殺人犯罪之比率 |
每10萬人MAH殺人犯罪之比率 |
|
|
|
|
|
|
|
1987 |
5 |
191 |
2.62 |
7,267,343 |
2.628 |
0.069 |
1988 |
4 |
163 |
2.45 |
7,435,864 |
2.192 |
0.054 |
1989 |
5 |
175 |
2.86 |
7,661,302 |
2.284 |
0.065 |
1990 |
6 |
170 |
3.53 |
7,810,501 |
2.177 |
0.077 |
1991 |
4 |
217 |
1.84 |
7,910,556 |
2.743 |
0.051 |
1992 |
10 |
204 |
4.90 |
8,007,234 |
2.548 |
0.125 |
1993 |
3 |
185 |
1.62 |
8,096,360 |
2.285 |
0.037 |
1994 |
5 |
168 |
2.98 |
8,195,312 |
2.050 |
0.061 |
1995 |
6 |
162 |
3.70 |
8,296,379 |
1.953 |
0.072 |
1996 |
2 |
162 |
1.23 |
8,394,933 |
1.930 |
0.024 |
1997 |
10 |
146 |
6.85 |
8,517,706 |
1.714 |
0.117 |
1998 |
3 |
136 |
2.21 |
8,633,924 |
1.575 |
0.035 |
1999 |
10 |
153 |
6.54 |
8,760,152 |
1.747 |
0.114 |
2000 |
6 |
124 |
4.84 |
8,915,752 |
1.391 |
0.067 |
2001 |
9 |
154 |
5.84 |
9,104,253 |
1.692 |
0.099 |
2002 |
7 |
171 |
4.09 |
9,290,313 |
1.841 |
0.075 |
2003 |
6 |
174 |
3.45 |
9,449,515 |
1.841 |
0.063 |
2004 |
12 |
178 |
6.74 |
9,601,187 |
1.854 |
0.125 |
2005 |
15 |
216 |
6.94 |
9,742,807 |
2.217 |
0.154 |
2006 |
4 |
144 |
2.78 |
9,878,522 |
1.458 |
0.040 |
2007 |
6 |
180 |
3.33 |
9,995,106 |
1.801 |
0.060 |
2008 |
5 |
148 |
3.38 |
10,125,086 |
1.462 |
0.049 |
2009 |
7 |
179 |
3.91 |
10,250,705 |
1.746 |
0.068 |
2010 |
5 |
189 |
2.65 |
10,393,957 |
1.818 |
0.048 |
2011 |
4 |
168 |
2.38 |
10,529,806 |
1.595 |
0.038 |
2012 |
4 |
145 |
2.76 |
10,694,594 |
1.356 |
0.037 |
|
|
|
|
|
|
|
*MAH,因心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包含導因於精神疾病而無須負擔刑事責任及精神狀態不適合受審者。
從結果來看,平均而言,因心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mentally abnormal
homicide,包含導因於精神疾病而無須負擔刑事責任及精神狀態不適合受審者,
以下簡稱MAH)只佔了謀殺案件的3.7%。也就是說,大約96%的案件都是正常
人所為。過去25年來,MAH所佔的比率很穩定,都在2%至4%之間浮動,並未
有顯著變化(請見表一)。另外,MAH發生的比率也與精神醫療利用率無關,簡
單的說,也不是說服務件數變多,MAH就會下降。整個安大略省的精神疾病的病
床數甚至是下降的,他們不考慮將精神疾病患者一直關在醫院之中,也沒有因此
就導致MAH上升。若以受害者來看,MAH的對象主要是家人,大約佔了六成,陌
生人受害只佔了百分之9;但一般人謀害的對象主要是熟人,大約是百分之49。
如果真要以統計顯著與否來看的話,一般人較常殺害熟人與陌生人(見表二)。
表二:受害者特徵(表為作者重製。資料來源Penny et al, 2018)。 |
|
|||
|
MAH* |
非MAH |
w2 (P) |
|
|
|
|
|
|
受害型態, % (95%信賴區間) |
|
|
|
|
家人 |
60.6 |
(52.8, 68.0) |
34.3 (32.7, 35.9) |
47.9 (<0.001) |
熟人 |
30.0 |
(23.2, 37.5) |
49.3 (47.7, 51.0) |
23.5 (<0.001) |
陌生人 |
9.4 |
(5.5, 14.8) |
16.4 (15.2, 17.6) |
5.35 (<0.05) |
|
|
|
|
|
*MAH,因心智異常所導致的謀殺,包含導因於精神疾病而無須負擔刑事責任及精神狀態不適合受審者。
總而言之,網友鄉民與政治人物所擔心的精神疾病患者在外面遊蕩就會發生
殺人犯罪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若需要做任何管制、監控的話,反倒是一般人
危害陌生人的可能性還比較高。若以國家政策的角度而言,與其將所有精神疾病
患者關入機構,還不如將社會資源投注於提供多元的抒壓管道,並且減少貧窮、
物質誤用,並建立足夠的社會支持,才有可能進一步減低殺人犯罪的比率。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精神科醫師:北市府「盤查」 反而給精神病患壓力(2016/04/02)。自由
時報。
2.周群英(譯)(2017)。拒絕真相的人:人們為何不相信科學?( Sara E.
Gorman, Jack M. Gorma)。新北:八旗文化。
3.精神疾病並非重大暴力行為之主要原因(2017/05/22)。
4.Penney, S. R., Prosser, A., Grimbos, T., Darby, P., & Simpson A. I.
F.(2018). Time trends in homicide and mental illness in Ontario from 1987 to 2012:
examining the effects of mental health service provision. The Canadian
Journal of Psychiatry, 63 (6), 387-394. DOI:10.1177/0706743717737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