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三十一當晚,我們家所有人都入睡了。躺在床上,我有感覺到像是地震
一般的振動,但是又跟地震不太一樣。因為它是振了很大一下,過幾秒,又搖很
大力一次,跟地震只搖一次大的不一樣。我之前曾經在九二一時去救災過,所以
對振動變得較為敏感。那時大約一星期後就進入災區,在災區行動像在坐船一
樣,每天仍舊餘震不斷,會一直覺得地不平穩。這算是在大腦深處留下刻痕一般。
後來只要發生地震,總是比別人異常的有感覺,這算是「救災後遺症」吧!
隔天一早開了手機,才知道大事發生,趕緊打開電視來瞧瞧!妻子也覺得很
奇怪,怎麼一大早就在看電視?平常,我們的早上是很忙碌的,因為要讓兩個小
娃順利喝完奶、換完尿布,才有辦法將兩個人送去上學。不過這幾天我們較為悠
哉,托嬰中心消毒多放假兩天,我們先前就計畫著回屏東老家一趟,去拜訪朋友,
順道讓小孩學著在外地過夜。
一開始不覺得有真的影響到我們,因為事發地還離我們很遠,大約兩公里左
右。但是回家的路上,妻子跟我兩個人就不停地接到各種電話及訊息,連平常很
少聯絡的親友都出現了,才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後來看了報紙和電視新聞,才知
道很多家媒體都報錯地方了。很多記者以為有三多路,就是三多商圈,標題就直
接打上「三多商圈大災難」。但高雄在地人應該都知道,三多商圈應該是指三多
路與中山路口,這裡有一個捷運站,真的叫「三多商圈」。這附近有三家百貨公
司,帶動了這個商圈的發展。這裡跟災區所指的地方根本不一樣啊!假如氣爆真
的發生在這裡,那死傷只會更慘重(現在距離災難發生時間已經過第五天了,有
很多家媒體還是持續誤報,這根本是故意的吧?)
受災之後,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回到正常生活。有了正常生活,後續才有
可能重建家園。若居住、飲食狀況很差,體力、精神都很難恢復,這時候要談賠
償、原地重建、管線重埋等等民生問題,只會引來更大的反對聲浪。另外,這幾
天很多人都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累積捐款節節升高。但我個人還是覺得專業救
災比單純的捐錢重要,所以就幫忙高雄市臨床心理師公會緊急趕了一篇關於兒童
災後安心之宣導單張,應該這兩天就會印出。
至今我們住家沒什麼重大影響,有水、有電、有瓦斯。唯一的影響是交通,
因為托嬰中心在鳳山,每天開車都會經過交流道,這兩天接送已經塞得比平常嚴
重多了,但是沒辦法,就繞點路開就是。這也是所謂的外部成本,每個人每天多
浪費半小時,這些被浪費的時間,在地居民要去跟誰求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