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幼兒至學齡前的兒童中,大約有兩成到三成之間有睡眠的問題。小一點的

小孩,主要的狀況是睡到一半突然起來哭,約有百分之25至百分之50六個月大

的小孩都有這樣的問題。大一點的孩子(約兩歲以後),主要問題會轉成入睡時

有困難,他們會想盡辦法拖延上床的時間,有的會用哭的,有的會大吵大鬧,有

的會突然想起一定要去做什麼事情,有的是要求要吃東西、喝飲料、講故事等等。

大人假如無法適當處理,常常會搞到很晚,自己也精疲力竭,甚至陷入失眠或憂

鬱的境地。


  目前對於這些睡眠問題,最有效的處理方式,還是使用行為治療的模式,主

要是以削弱(extinction)為出發點,並以此為原則衍伸出三種處理方式。一為

「哭到死就會停」(英文叫做cry it out)、一為「哭到死就會停」的調整版、

一為「睡眠儀式」。「哭到死就會停」的方式相信以前很多大人都做過,就是小孩

只要上床睡覺了,不管任何的風吹草動都不予理會。當然這裡的不理會不是指完

全不理會,還是要密切注意小孩是否有危險、受傷或生病,在生病期間也不適合

使用此方法(生病還這樣玩,就是虐待了)。這樣的方式,常見的缺點是,父母

無法承受小孩的哭鬧,大人常常難以忍受小孩的哭泣,一下子就破功了。另外是

父母雙方不一致,一個很能撐,另外一個一下子就放棄,這樣也很難達到效果。

最後常見的失敗狀況是,大人自己到最後反而生氣起來了,就是完全承受不住小

孩的反應,先扁一頓再說。這時候,小孩只會哭得更大聲,所有問題又回到原點。

這裡真的要奉勸大人,這個方法不是所有人都能用,假如自己真的無法忍受小孩

的哭泣,還是用其他方法為佳。





  調整版的作法是這樣子的。就是進入觀看小孩的狀況是要在固定的時間點,

如每五分鐘進去看小孩一次,每次看15秒到一分鐘,之後就要出來了。等時間

間隔到了再進去看一次。等到小朋友有進步之後,可以調整時間間隔,變成十分

鐘或十五分鐘,甚至更長也沒關係。在觀看小孩的期間,與小孩的互動也盡量要

減少,讓小孩知道你只是要安撫他一下而已,不會多做其他的事情。這樣的目的,

是要讓小孩自己可以找到自我安慰的方式,讓自己可以在獨立的情境之下進入睡

眠之中。


  「睡眠儀式」的方法其實很多大人也常常在用,只是我們沒有自覺這也是一

種促進睡覺的辦法。大人在睡覺之前,一樣會開始做一些準備,這些準備就是要

告訴自己的身體,等一下要去睡覺了。每個人做得事情有點不一樣,有的人會開

始整理一下書包、整理一下床鋪、換上睡衣、刷牙、看一下書、聽一點音樂,接

著就是關上電燈睡覺。大部分的人,約15到30分鐘的準備儀式,就可進入睡眠

之中。小孩子當然也可以這樣做,睡覺前先從事一些靜態活動,慢慢告訴自己,

接下來就是要睡覺了,不能再玩下去。


  根據回顧性的研究,約百分之八十的小孩,透過行為介入,在三到六個月之

後,都可以出現明顯效果。對此問題有困擾的家長,可以自己先在家先嘗試看看。

若真的還是處理不來,再考慮求診,請專業人員調整適當作法。因為知道原則與

知道怎麼適當的執行,通常會有一段落差。也許跟專家們談談,就會知道問題出

在哪裡了。

 

參考文獻:

Mindell JA, Kuhn B, Lewin DS et al. Behavioral treatment of bedtime problems and night wakings in infants and young children. SLEEP 2006;29(10):1263-127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