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星期很多快的就過去,主要是因為遇到的衡鑑個案都很棘手。但越棘手
的,越可以知道臨床心理師的能耐到底到哪邊。
第一個是關於數學學習障礙的個案。學習障礙這個診斷,不知為何在國內常
常被誤用。很多學校老師只要一碰到教不會的小孩,一律概稱為學障。到了醫院
之後,有一些醫生又不細查,所以常有一陣子很容易遇到類似診斷,尤其是大考
一到,需要醫院開證明的時候。
當然大部分被轉介的個案,都不是學習障礙。因為其實診斷的定義很清楚,
就是學習成就與能力要有落差者,才能稱為學障。學習成就是指學校學業成績,
能力就是個案的智力。但是智力一定要足夠,不能是不足者。不足者,本來在學
習上就會有問題,這樣並不叫學障,這樣叫智能不足。兩者在後續的治療是差距
非常大的,可說是南轅北轍。分辨不清楚,後面就不知道在幹嘛了。因此,個案
的能力通常要中等左右,但學業成績卻奇差無比,這樣才有落差存在,也才能稱
為學障。何謂落差?定義是略有不同,但要差距1.5個標準差至兩個標準差。這
樣是什麼意思?舉一個例子就知道:智力一百的人,在學校考試的時候,卻排在
倒數,這樣就有兩個標準差了。我在臨床上也是採用保守作法,也就是要差兩個
標準差才算數。
因此,宣稱有學習障礙的人,其實大半都不是,大部分都是智能不足或邊緣
性智商,少部分是正常人但為了取得考試優惠而來的(有興趣的人可以看這邊。)
真的被歸為學習障礙者,屈指可數。當然這次我所遇到的數學學障的個案,結果
也只是邊緣性智能而已。為了確認自己的判斷,我還額外幫他加做NEPSY-Ⅱ的
視覺空間相關的測驗,反覆證實了他的能力確實是不足的(這也是為何我很難
被駁倒的原因,因為我知道要在困難的個案上買個保險,多做一些測驗,邏輯上
就很難有下手的空間)。
另外一個也是燙手山芋,科裡同仁直接跑來跟我商量,看能不能就轉給我評
估。我聽完一番病史之後只好不得不接下這個大學生,其實我在門診的個案已經
沒在看大人了。這個個案確實是很特別的,從小就到各大醫院看診,看完之後的
結果都是再觀察,不確定是自閉症,就這樣晃來晃去度過他的兒童時期。不過他
在學校因為不正眼看人,朋友也少得可憐,一直很難融入學校生活。母親的解釋
個人覺得很妙,她是認為個案在小二的時候,被導師誤解,而被迫要站到講台上
向全班同學道歉,個案當然極度不願意。不過在不情願之下,仍舊被逼著站上講
台了。之後個案就不在正眼看人了。這樣的解釋實在是太過戲劇化了,但反而證
實小孩是有問題的。因為正常的小孩,並不會因為一次處罰,就變得完全不理別
人。
母親連連舉出許多例子,證明自己的小孩沒有問題。但是她講越多,只能更
加證明問題真的存在。這些東西到最後只能成為反證,成為臨門一腳的具體事
證。所以你真的要隱瞞某些事情的話,最好的辦法是緘默,什麼都不要講,我們
當然無從判斷起。但是你來醫院行使「緘默權」,是沒有意義的,你乾脆不要來
看就好。
我當然知道要家長接受自己的小孩是高功能自閉症是有極大難度的。看到母
親防衛到這種地步,也知道媽媽承受很大的壓力。家裡是很有錢的家族,有這種
孩子,通常只會被隱藏起來而已。各式各樣的說法,其實說穿了是為了安慰自己
(人是很強大的動物的,我們為了說服自己,連記憶都是可以更改的)。家長們
來看兒童心智科,最想要的診斷是過動(ADHD)。再不濟,來個智能不足也好。
最不想要的就是「自閉症」,因為太難捉摸了,也不知道怎麼面對。但是不接受
這個疾病,肯定不會進到治療場域。唯有面對,才有療癒的可能。這是很現實的
一件事。
每次看完這些棘手的個案,常深深覺得,衡鑑的基本功肯定是臨床心理師
的左右手。沒有良好的衡鑑,就不會有後續的治療。假如不能將自己的能力提升
到一定境界的話,接續的心理治療都只是瞎子摸象、亂槍打鳥罷了。
- May 10 Tue 2011 22:28
臨床心理師的基本功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禁止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