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趁著去台北吃同事的喜酒的空檔,跑了幾個地方看展覽。會想去看看的

原因,不外乎這些展覽應該是不太可能去高雄。既然都已經到台北來了,就去看

看也無妨。


  其實我這次短短兩天的時間,去了三個展場。一個是當代藝術館,正在展出

不確定的真相,是一個中國藝術家的大型展品,加起來只有十幾件而已,東西很

少,三十分鐘內肯定可以看完。另一個是北美館的莫內花園,因為花博還在進行

感恩週,人多到爆炸不說,北美館的接駁車,居然是用小巴,光等車就耗掉不少

時間,完全不曉得台北市政府在想什麼。而且進場人數應該是沒在控制,兩個導

覽剛好碰在一起,後面跟了上百人,把通道完全塞住了,動也不能動。然後視聽

室居然是放一個小時的介紹影片(完全沒再用頭腦的爛規劃,基本展場的播映影

片不要超過15分鐘為宜),根本連走都走不進去。只能說台北人已經多到可怖的

地步了,真慶幸我是住在高雄。





  最後一個則是故宮的夏卡爾。故宮我好像已經有很久的時間沒去了,以前我

記得接駁車是在士林站坐,可是上了網站,卻說接駁車是在劍潭站。來到劍潭站,

人當然也是像螞蟻一樣到處爬滿地,問捷運站的站員,她是說可能是在旁邊坐,

但也不是很確定。一往下走,車開來的是紅30,只好將就坐。結果車開到科學

教育館後,又開到士林站(後來到館內才知道原來夏卡爾的接駁車是30分鐘一

班,網站上完全沒有這個資訊,只能說現下的展覽公司很混,能騙一點就騙一

點)。


  夏卡爾的展覽,前半猶有可觀,後半真的只能搖頭。因為他後面是展出一本

插畫書,但是這些插畫與視聽室中放的影片的內容完全一致。只能說隨著時代的

進步,展覽雖然變多,但是實質內容不見得有進步。這跟高美館現在在展的「莫

迪里亞尼與他的朋友」很像,其實大半都是他的朋友的畫,真的是莫迪里亞尼的

畫是少得可憐,真正的名字應該叫「他的朋友與莫迪里亞尼」,主體是他的朋友

才是。然後這場最令人吃驚的是,展覽中的介紹文字全部都是重複的。我猜他是

這樣做的,先寫出莫迪里亞尼的生平年代表,接著擷取其中的幾段分到展場中,

之後再將所寫的文字,全部編進去影片中。一魚三吃吃到飽,真是混到極點了(也

是王八蛋到極點了),看完真的是令人想罵髒話,以為大家都是凱子加笨蛋就是。

展覽的品質似乎隨著國民所得與入場票價而下降。





  另外,關於看展的方式,不得不說說幾點個人看法。現在的人真的太依賴解

說機器了,以為看展覽不多花錢借解說機器,就不知道自己在看什麼。而且幾乎

人手一機,不借的人我現場目視少於一成,連五歲滿場跑的小孩家長也給他借一

台。這其實完全違背藝術的本質。藝術的存在,是在於感動屬於個人的人心,這

樣悸動是相當個別化的,不需要多做其他言語詮釋。每個人一看到一件藝術,圖

畫、音樂、舞蹈、戲劇……等等,都有屬於個人的感想,不假外求,不需要外人

來跟你說哪裡值得感動。這幅圖畫的存在,跟藝術家的生平、居住地、所在年代

並無直接關連,大家不要被拘束住了。制式的解說都是這樣的,你根本可以自己

隨意胡謅一段的,以夏卡爾為例,你可以說「這些圖畫反映出他對出生地的眷戀,

對於兒時經驗的美好想像,更像是對於法國旅居地的禮讚。」但是其實也可以這

樣說「這些圖畫是他內心的陰影,因為破碎的童年,造就了陰鬱的色塊,你看,

深深的藍色反覆出現,代表永難恢復的憂鬱心情。」假如你借了解說機器,你的

理解就被限制住了,然後你的意見跟全部借了機器的人的意見都是一樣的,你的

想法只有官方感想,制式感動,「人」完全消失了。這真的完全與藝術的存在是

背道而馳的,代表台灣的藝術教育還是荒蕪一片。但是展覽方完全不會告訴你這

些事,反正,你只要乖乖掏錢出來就好。


  至於團體的導覽要不要跟,個人也覺得值得深思。團體的導覽是這樣玩的,

他必須在有限的時間內,如半小時或一小時中,告訴聽眾重點在哪裡。想當然爾,

會以一個滿場疾走的速度,挑出幾幅他認為重要的說,他沒挑的不是不重要,是

沒時間。而且這些圖畫的重要性,完全是解說員個人的理解,不代表是藝術史上

的定見。當然,他所告訴你的,是他個人理解後的詮釋,也非屬於你的個人化的

感動。我們到展覽場到底是要獲得什麼?是學校的功課的指派?抑是附庸風雅?

還是沒去就落伍,就不潮了?這些擔心、顧慮、作業與藝術存在並無相干。





  這次展出的圖畫,很多幅都有飛翔的意像,代表他對飛翔渴望,也許他想逃

離他的生活、遠離現實世界,所以要不斷地飛翔。展翅的高飛的,不是只有天使、

動物,也包含人。賦予人類飛翔,超越了人本身的力量,這種飛翔,似乎並非福

份,而有悲傷的底蘊。知名的畫作「生日」,透露出的並非愛情的美好,而是愛

的艱難與痛苦。因為男主角必須以一個違反重力、扭曲身體的方式,才能親到女

主角;而女主角被親到時,則是露出驚訝中帶點恐慌的表情。地板是火紅的地毯,

煎熬著這對情侶。這裡並沒有喜悅、愛與美好。


  這是我的感想,完全是屬於我個人的,這就是我從藝術中的獲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