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心理學家華生(John Broadus Watson),對於學過普通心理學的大學生
 
而言,是必然會認識的行為學派創始人。他所的實驗非常有名,大家應該都可以
 
琅琅上口:他用古典制約的方式,將巨大聲響與小白鼠配對,進而讓小艾伯特
 
(little Albert)看到小老鼠就會大哭。他將帕夫洛夫的狗,成功的轉移到人類身
 
上。因而立下了行為學派的百年基業,至此不衰。
 
 
  上述只是眾所皆知的故事。但是後續所發生了事情,幾乎令人無法置信。就
 
在1920年,華生成功的完成這個實驗。但在幾個月之後,因與女研究生蕾納(Rosalie
 
Rayner;此位小姐就是在小艾伯特實驗中,從旁協助的助理,被共同掛名於該篇
 
論文上)過從甚密,發生婚外情。華生被迫上了法庭,最終與原配伊克斯(Mary
 
Ickes)離婚。十天之後,華生決定追隨自己的心跳,與蕾納結婚(註)。此事
 
被媒體大肆報導,喧騰一時,華生所寫的情書甚至被披露在巴爾地摩太陽報(The
 
Baltimore Sun)上,傳送全美國。這樣的事情觸怒了當時保守的學校當局,校長
 
在資深教授群同意之下,請華生主動離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華生辭職之後一度
 
想尋找其他地方繼續教研工作。但沒有一間大學願意收留他,只好投入廣告業,
 
永遠離開教職。這確實是心理學界的重大損失,如果華生繼續留在該職位,應該
 
有機會發表更多改變世界的論文。
 
 
  聽到這樣故事,已經足夠迭盪起伏了,沒想到背後可能隱藏了另外一個故事
 
(這個故事我是從《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頁26-28)中看到的,
 
我大學就讀心理系時也不知道這件事)。根據作者羅曲(Mary Roach)的看法,
 
華生應該是首位將性興奮與性高潮置於正式實驗環境的科學家,而且他可能讓自
 
己成為受試者,將自己和蕾納做愛的過程,用生理儀器紀錄下來。而且這個實驗
 
被華生的妻子知道了,而成為離婚訴訟的呈堂證供。後來該書又說明,在1936
 
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地下室中的某一個房間發現了一個箱子,上面標記著「約
 
翰‧華生」,裡面有四樣科學器材,其中之一為陰道擴張器(鴨嘴鉗),其他三
 
樣用途成謎。這個故事被描述的繪聲繪影,好像確有其事一樣,但羅曲又引述了
 
華生的傳記作者巴克利(Kerry Buckley)的看法,認為並沒有證據顯示,兩人的
 
性興奮研究曾在審判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對於這個傳言,巴克利同樣抱持懷疑
 
的態度。
 
 
  我相信所有心理相關系的學生聽到這樣的故事,下巴應該都掉下來了。況且
 
我在學生時代完全沒聽過這回事,也沒聽過老師們有講過這則軼事(當然我自己
 
承認學生時代不是很認真,原文書也都沒好好念)。這樣的故事確實很像八點檔
 
連續劇,如果再加入華生的妻子伊克斯與蕾納的家世,好萊塢真的不愁沒戲拍,
 
就像《危險療程》一般。但我對整件事情還是抱持著半信半疑的態度,覺得有必
 
要好好查證一番,才能證實此事的可信度。很幸運地,我找了這篇文章2。這篇
 
文章是班傑明等人(2007)所寫,登載在美國心理人(American Psychologist),
 
裡面鉅細靡遺的說明為何會有傳言說華生從事過性相關研究,並且從頭到尾好好
 
審視相關證據,並且好好陳述到底哪些事情值得相信。
 
 
  以下就以這篇文章為基礎,一一描述發生了什麼事。這個離奇
 
故事的源頭,可以追溯到一位心理學家麥康諾(James Vernon McConnell)身上。
 
他是1940年代晚期在學校當學生,當時他在課堂上聽聞華生的事情,覺得事情
 
不單純,認為背後必有陰謀。他的疑問是,「為什麼只是一個離婚再婚事件,就
 
導致華生被開除?」這根本不合常理,背後是否有不可告人之事。在五零年代末
 
期,麥康諾遇到了華生的同事柯曼(Deke Coleman)。柯曼透露,華生離婚背後
 
有不可告人的秘密:就是華生與蕾納在做愛的過程中紀錄了性興奮的反應。柯曼
 
認為華生會被開除,是因為從事了性相關研究(請注意,當時是1920年,整個
 
科學研究仍舊相當保守,不可能容許這樣的研究存在)。麥康諾接受柯曼的說詞,
 
即使沒有任何實際的證據,仍將此事寫入自己所編撰的教科書中。
 
 
  因為麥康諾將此事寫入教科書中,導致兩位有疑問學者去信詢問到底發生何
 
事?相關的證據與線索在哪裡?麥康諾並未直接回答這些質疑,只說這是柯曼告
 
訴他的「事實」,當然不會有什麼直接證據。但後續效應不容小覷,在八零年代
 
很多普心的課本都收錄了這則故事,並且加油添醋一番,讓此則軼事更加廣為流
 
傳。
 
 
  為了確認麥康諾所言到底是真是假,心理學家拉森(Cedric Larson)鍥而
 
不捨的追查相關資訊。此故事的最高潮發生在於1978年的夏日,加拿大心理學
 
會找到了華生實驗室中曾使用過的工具箱(見圖一),但是不明白為何工具箱會
 
在這裡出現,完全沒有任何正式的紀錄與文件。後來得知是有一位加拿大的心理
 
學家布羅麥利(Reginald Bromiley)在1936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當研究生時,
 
發現了這個箱子。之後經過二次大戰,他再次回到學校就讀時,系上剛好要將實
 
驗室中老舊工具淘汰,布羅麥利趁此機會將此箱子保留。留在身邊幾年之後,布
 
羅麥利認為自己無法好好保存這箱文物,只好將此箱子捐給了加拿大心理學會
 
(這裡記述的方式與前面提到的羅曲有所不同,羅曲將轉折處全部略去不談)。
 
 
  這個箱子裡面一共有四樣工具,但不明白用途為何。拉森將工具箱的照片,
 
傳給了專精於性行為領域的專家,經判定左上那一項為鴨嘴鉗(協助陰道擴張的
 
器具,常用於婦產科),但另外三項只能猜測其用途,真實用途不明。拉森後來
 
也將此事告知麥康諾,讓麥康諾更加堅持自己的推測,並且將此故事放在自己的
 
所寫的教科書中,歷經八個版次(1974-1994)仍存在。
 
 華生的工具箱.png

圖一:華生實驗室的工具箱中所找到的四樣工具(圖片來源:Benjamin et al.,
2007)。


  但是這個未經證實的故事,逐漸被後人所捨棄。在八零年代,很多心理學的
 
教科書都有收錄此事,但是九零年代之後,大部分的作者因為苦無實質證據,紛
 
紛揚棄此則軼事。多數學者放棄此故事的最大理由,就是這只是八卦傳言,只有
 
道聽途說,完全沒有實際證據可言。拉森為了調查此事,甚至還去查證了巴爾地
 
摩(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所在地)的法庭紀錄,也查不到任何資料。但是拉森還
 
是非常小心的說明這件事情,因為在那個年代,政治影響力是有可能掩蓋法庭記
 
載的,尤其伊克斯家族(Ickes Family,華生第一任妻子的娘家)與蕾納家族(Rayner
 
Family,華生第二任妻子的娘家)在當時都有巨大的力量,這是我們所無法想像
 
的。
 
 
  無論如何,如果我們回頭再次仔細檢視麥康諾所提的故事,會發現漏洞百出。
 
首先,麥康諾在1950左右在當學生時,從他研究所的老師Karl Dallenbach那裡
 
所聽來的。但去信詢問Dallenbach的遺孀,得到的卻是「雖然有聽過丈夫談論過
 
華生的私事,但從未聽聞過華生私下從事性相關研究,或使用相關工具」。再者,
 
麥康諾在五零年代遇到了華生的同事柯曼,才聽到這件事。但大約二十年後,麥
 
康諾才將此事寫入教科書中。但是1970年柯曼已經過世,也無從再確認此事真
 
實與否。接著,整個工具箱是從加拿大心理學會拿到的,但學會中並未有任何檔
 
案文件說明此箱物品是做何用處。另外,巴爾地摩法庭紀錄並未記載此事,現存
 
的檔案並未指出或暗示曾有這個性研究故事。甚至,從華生所留下的書信中,也
 
未發現此事。華生與摯友Karl Lashley(也是知名心理學家)的通信中,裡面坦
 
率的談論許多敏感性話題,包含酒精、種族、性,但裡面並未談到關於此次性相
 
關研究。與另一個朋友Adolf Meyer(知名精神科醫師)的信中,更是詳細說明
 
與伊克斯離婚的始末:「其實當時他們兩人感情已經生變,也少有性生活。伊克
 
斯的心思早已放在其他男人身上,也完全不介意蕾納小姐與我成為朋友」。再來,
 
許多歷史學者、傳記作家皆有訪談過華生的後人、同事、學生,他們全部都沒有
 
談到麥康諾所深信不疑的故事。最後,雖然在華生所留下的文獻中可得知,他確
 
實對性有興趣。但他的論點是,性行為應該是正常、健康、人類生活重要的一部
 
份,需要更多科學家、心理學家投入研究中。他甚至建議在性行為的過程中紀錄
 
生理反應,就像麥康諾所說的故事一樣。但是建議畢竟是建議,不代表真的做過。
 
 
  總而言之,沒有證據的東西,實在很難說明他們存在。我們確實沒有足夠資
 
訊證實,華生曾經做過性相關研究。因為離婚事件,華生成為保守年代的犧牲者,
 
也讓行為學派的開宗大師,消逝於心理學界中。這確實是真實的人生,遠遠比小
 
說精彩,也讓接觸歷史文件的我們,唏噓不已,感嘆天才的保存期限,總是如此
 
短暫。
    
    
  
 
  註:在此截錄一段華生所寫的情書,確實有行為學派之風範:「我身體中的
 
每一個細胞,不管是單一或集體,都是你的。我全身的反應都是正向的,全部指
 
向你。就像是,我每一次的心跳反應,也都是為妳。」
 
(Every cell I have is yours, individually
 
And collectively.
 
My total reactions are positive
 
And towards to you.
 
So likewise each and every heart reaction…)
 
  
參考資料:
1.林君文(譯)(2009)。一起搞吧!科學與性的奇異交配(Mary Roach)。台北:
時報。
2.Benjamin, L. T., Whitaker, J. L., Ramsey, R. M., & Zeve, D. R. (2007). John
B. Watson's alleged sex research: An appraisal of the evidence. American
Psychologist, 62(2), 131-139. DOI:  10.1037/0003-066X.62.2.131
 

本文同步刊載於泛科學專欄:科學帶大孩子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行為學派 華生 小艾伯特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