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當初,《攻殼機動隊》1995年在台灣上市,那時對於幼小心靈的我,造成
 
了多麼巨大的衝擊。書我到現在還留在身邊,舊版的書只有前面七話,比新版的
 
書薄了許多(圖一)。當時看完書的第一感想是,「如果有這樣的世界還真好,接
 
一根電線就可以將知識都傳進來了,YA,不用唸書了,大家現在念得要死要活的
 
是怎麼樣。」這是深受聯考荼毒的考生,最深刻的感受。
 
 
    不過經過了二十年的生命洗禮,現在再來思考《攻殼機動隊》所建構的科幻
 
世界,就會知道現今的社會要變成這樣,還不太可能。首先人腦平均有860億個
 
神經元 1 ,這些神經元還要互相有連結,一根都不能接錯,才有可能用電腦的方
 
式完全模擬人腦。光這樣的工程想來就不太可行 2 ,更不用說大腦裡面的神經傳
 
導無時無刻都在發生,這樣的景象,在電腦上仍否完全模擬,還有很大的疑問。
 
除非我們完全摸透了大腦運作的模式:所有的神經衝動都知道為何會開始,以及
 
為何會結束。他們的關係是什麼?還有賴科學家們持續努力。
 
《攻殼機動隊》新舊版 


    接著《攻殼機動隊》中,是把機器人(或者說生化人)等同於人,所有的運
 
作都可以跟人類一樣。但如果接受機器人是由電腦所驅動的話,就必須先接受要
 
先有指令,才會有成果。如果沒有指令(或內建的程式運作),就不可能會有結
 
果產出。我覺得這是人類與機器人最大的不同。人類最可貴的地方,在於前額葉
 
的功能。前額葉是一個複雜的總和能力,統稱為「執行能力」(Executive Function)。
 
執行功能是一組複雜的後設認知能力,其面向包含抽象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計
 
畫能力、組織能力、目標設定能力、工作記憶、抑制能力、自我監控能力、注意
 
力控制、起始能力、預估能力、創造力等等。也就是說前額葉告訴我們自己要做
 
什麼事情,我們進入辦公室後,會自己規劃一天的行程,知道哪一件事情先做,
 
哪一件事情後做,這些都屬於執行功能。前額葉就像是總司令的角色,協調腦中
 
各個部位做出合宜的反應。就像是軍艦的艦長室一般,合適的發出適當的命令,
 
船隻才知道要怎麼往正確的方向行動。另外,前額葉最特別的地方在於,他會隨
 
時改變主意。像是我們下班之後,本來計畫要去吃牛肉麵的,但是走到一半,你
 
突然回想起上週才剛吃過牛肉麵,今天應該吃點不一樣的東西。停在紅路燈前,
 
聞到煎餃飄出的香味、煎餃出爐吱吱作響的聲音、看到爐子飄出的煙霧,你突然
 
覺得今天可以不吃牛肉麵了,改吃知名店家的煎餃好了,就立刻指揮自己的身體
 
調頭,往煎餃店出發。這是現今機械人不可能做到的事,因為他只會按照既定的
 
指令行事,不會自己突然改變命令,自己又指示自己往別的地方前進。(當然,
 
根據葛詹尼加(Michael S. Gazzaniga)的研究與看法,我們的大腦會有統一的感
 
覺,是因為左腦有一個解譯器,他會自動幫我們行為加上合理的說法,讓我們可
 
以解釋這些突如其來的行為 1 。)
 
 
    如果再微觀一點看,人類跟機器人最大的不同,在於人類有鏡像神經元。有
 
了這個神經元,就能形成心智推理能力(Theory of mind)(註),也可視為同理
 
心的起源。看到別人在受苦,自己大腦裡的鏡像神經元就會動作,讓身體的各部
 
位也運作起來,並模擬起受苦的感受。這樣的能力,大約四到五歲就會發展出來,
 
才有可能適度的理解別人,建立合宜的社交技巧。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歷程,我
 
實在不知道如果真要用程式驅動機器人的話,應該要怎麼寫才好。因為我們的模
 
仿,不只是表面的感受而已,而是連肌肉、內分泌、大腦中的神經衝動都會同時
 
運作。而且因為我們感同身受了,我們才能真實的理解他人,對方也能迅速的接
 
收這樣的訊息,進而使人與人之間聯繫在一起。這絕對是很細緻的,不是設定一
 
兩個程式就能辦到的。機器人要能做到這樣,肯定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沒錯,我
 
們可以說機器人就是「Mg U Cu Li Zn」!這裡另外介紹一部 廣告 ,大家就可以
 
知道人類的感情變化,不是三兩下就能模仿出來的。)
 
 
    《攻殼機動隊》中一個很重要的主線,是在說明與傀儡師之間的鬥智。這裡
 
面最神奇的一件事,就是傀儡師可以靠著一根傳輸線就將本體傳送到別的地方去,
 
甚至他可以躲在資訊的大海之中,不被他人發現。故事中的設定,最後是將傀儡
 
師定位為「失控的程式」,他因為發展出「自我意識」,而必須被追緝到案。若以
 
發展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要發展出自我意識,要先能認出自己的樣貌,才能知道
 
自己是誰。在1970年,知名的心理學家小蓋洛普(Gordon Gallup Jr.)發明出一
 
種別緻的測量自我意識的方式—鏡子測試(Mirror test):在動物麻醉之後,在
 
他們的臉上點上一個紅點,等到他們醒來,再將該動物放在鏡子前面。如果動物
 
可以從鏡子中,認出自己的臉上多出一個紅點,就表示他們可以認出自己 3 。目
 
前只有少數物種可以通過該測試,如人類、大型類人猿(黑猩猩、大猩猩)、鯨
 
魚、海豚、亞洲象等等。幼兒要大約20至24個月才能理解該測試,也才逐步發
 
展出自我概念。因此,若要瞭解機器人(程式)是否有自我意識,只要能通過該
 
測試就算數。但回顧過去的研究,目前只有耶魯大學發表過一個案例 4 (發表的
 
地方是會議論文,並非正式的審查期刊之上)。所以,大家也不擔心的太早,以
 
為家門口前等著一堆機器人隨時要叛變。他們最應該學會的是:主動告訴你螢幕
 
髒了,需要幫他們擦一擦。如果他們真能辦到,這才是人類與機器人爭鬥的開始。
 
 
    總而言之,《攻殼機動隊》雖然是一部科幻神作,啟發了後世無數作品,但
 
距離人類真實世界,絕不能以道里計。我們只要不停地發揮人類的優勢,「不時
 
騰出時間,停下一切好好思考」。或許,未來世界人類仍有許多生存空間。
 
 
 
 
 
註:人類天生有能力瞭解其他人的心裡有不同的欲望、企圖、信念與心智狀態,
還有能力建立具有某種程度的理論來解釋那些欲望、企圖、信念與心智狀態為
何。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1.鍾沛君(譯)(2013)。我們真的有自由意志嗎?意識、抉擇與背後的大腦
科學(Michael S. Gazzaniga)。台北:貓頭鷹。
2.系統神經科學的觀點─腦袋裡到底裝些什麼東西? (2017/04/27)。科學月
刊。
3.Gallup, G. G., Jr (1970). Chimpanzees: Self-recognition. Science, 167,
86-87. DOI: 10.1126/science.167.3914.86
4.K. Gold and B. Scassellati (2007). A Bayesian Robot that Distinguishes “
Self" from “Other”. In: Proceedings of the 29th Annual Meeting of the Cognitive
Science Society (CogSci2007). Nashville, Tennessee.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攻殼機動隊 機器人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