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議題已經論戰很久了,到底使用奶嘴會不會影響哺乳時間長短?或者更

細緻的說法是,使用瓶餵、杯餵、奶嘴等等人工哺育方式會不會影響母體哺乳持

續時間長短(這裡所謂的持續時間,是指持續餵奶到小孩幾個月大,而非單次餵

奶的時間長短)。當然大家各自有不同的意見,連一般民眾較為信任的世界衛生

組織與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的意見都是相左的。


  從1980年代開始,世界衛生組織(WHO)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

聯手發佈了〈成功哺乳的十個步驟〉(註一),其中第九條就是禁止給予哺乳中嬰

兒人工橡皮奶嘴。這十個準則也成為母嬰親善醫院基礎,在全世界推展開來。台

灣雖然不是會員國,但很多大醫院的婦產科都按照這個標準在走(你要說他們是

為了母嬰親善評鑑在做也行。這些準則中有很多可以討論的地方,也是為何孕婦

在生產過程中覺得身心像是被折磨、虐待過一樣,因為台灣醫院都是按照這些準

則不加調整執行到底的後果,以後有機會再談談這個問題)。


  但美國小兒科醫學會則鼓勵新生兒使用奶嘴,尤其是在睡覺時,因為可以降

低嬰兒猝死症(Sudden Infant Death Syndrome;SIDS)的發生率。這裡的睡覺是

很廣義的,包含每餐之間的小睡與深夜時的長睡。大家看到這邊可能會覺得有點

困惑,上面兩個單位,提供的是互相悖反的論點。作為家長的我們,在這種情況

之下,到底該如何權衡?


  我的作法跟先前一樣,就是進入醫學資料庫找找看有沒有相關的科學回顧論

文。這是基本的科學原則,倘若學界與實務界都覺得這個議題很重要,值得深入

思辨,肯定可以找到一些證據,來證實該如何判斷。我找到的這一篇雖然是2009

年的,但這篇是近期以來,關於此議題最完整的回顧性論文。


  這一篇論文的說明,非常中立。過去品質最高的四篇論文,其結論是無論任

何的時間點開始使用奶嘴與哺乳持續時間長短並無關係。其餘觀察式研究的結果

是,哺乳時間變短,與奶嘴使用有相關,但會受到混淆變項的影響,如哺乳遇到

困難、母親已經打算要斷奶了。觀察式的研究,有一個很大的盲點在於這些結果

都是相關式的研究,不能當作因果關係來看。因為這其中牽涉到育兒理念的問

題,若母親已經打算要斷奶了,可能就會增加奶嘴的使用量。另外,奶嘴的使用

也跟文化背景有關,像巴西人就覺得有使用奶嘴的父母才是好父母,這樣的概念

無形中就會增加奶嘴的使用次數。


  至於美國小兒科醫學會鼓勵新生兒在睡覺時使用奶嘴一事,無法找到隨機分

派的論文。因為如此設定的研究很難執行,也很難搜尋,你要找到一群「只在睡

覺時間有用奶嘴、其他時間哭鬧則不用奶嘴」的嬰兒根本是不可能的事。若把此

變項當成一個獨變項來操作的話,也有違反研究倫理的問題。


  走筆至此,世界衛生組織(WHO)、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美國小

兒科醫學會所提出來的建議都無法從品質良好的研究中得到證實。簡單的說,就

是奶嘴的使用,並不會影響哺乳持續時間的長短,對於降低嬰兒猝死症的效果也

有待更進一步的研究證明。我知道這樣結論好像跟沒做一樣,但是科學暫時性的

結果常常就是這樣—「這樣是有幫助,但是幫助不大」。這也告訴我們,科學研

究無法一日千里,總是需要經過漫長的累積,才有可能真正做出成果來,並達到

一些具體的目標。


  因此,在台灣生活的家長們,如果工作環境允許,可以哺乳或擠奶的話,還

是鼓勵盡量試到小孩六個月大為止,這是世界衛生組織與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的意

見。若以此研究來看,餵奶方式也不需要限定,採取親餵、瓶餵、杯餵也都可以。

如果真有餵奶方面困難也沒關係,用奶嘴一樣也可達到安撫的效果。若在睡覺時

使用,可能還會有附加的效果,也就是可以防止嬰兒猝死症的發生。如此看來,

身為新手父母的我們,還是放寬心就好,不用過度苛責哺乳持續時間,也不要因

為使用奶嘴來安撫孩子,就需要有奇怪的自責感。



註一:Ten Steps to Successful Breastfeeding,有興趣者可自行上網搜尋,這裡就

不一一臚列。


文獻資料:

O'Connor NR, Tanabe KO, Siadaty MS, Hauck FR. Pacifiers and breastfeeding: a
systematic review. Archives of Pediatrics and Adolescent Medicine 2009;
163(4): 378-382.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哺乳 奶嘴 杯餵 瓶餵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