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臨床個案中,有幾個家長都特別關心這個問題。因為學校老師覺得他

們的小孩非常優秀,想推薦去念小學的資優班。這些個案的年紀都還很小,才小

一或小二而已。當然,我不清楚現在的教育政策是變化到什麼地步了,教育部違

反科學理念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難保哪一天連資優班都會往下延伸到五歲的。


  現在的國小資優班的設置,大部分首要的考量都是智力。智力有很多方法可

以測出,醫院用的只是其中幾種而已,無法涵蓋全部。有一些家長甚至一定要先

來醫院做自費評估,以為這樣就可以先將題目練習過一遍,增加自己上榜的機

會。這樣做無異是緣木求魚。天才不是經過練習才變成天才的,天才是出生時就

是了,英文叫做gifted child,是老天爺的禮物,這種東西哪裡是練習得來的?

假如你的小孩需要反覆練習才有資優的樣子,代表他是一般人而已,那就別揠苗

助長了。


  另外,假如你的孩子夠聰明,算很寬鬆的百分等級98好了(也就是最近很

常聽到的PR值。每個研究者看法不同,有人覺得要前千分之一,也就是PR99.9

才算)。接下來要考量的就是小孩能不能承受這樣的壓力。當全班都是優秀分子

的時候,小孩稍一不甚,就墊底去了。這是同儕之間巨大的競爭與壓力。舉幾個

真實的例子讓大家知道一下龐大的壓力會造成什麼問題。我自己是念台灣大學

的,對於這樣的狀況了然於心。這個學校號稱是天才集散地,每個人幾乎都是各

地資優生,都是前幾名的傢伙(中國的北大、清華也是這樣,是各省的前幾名在

唸的)。一般普通人去念只會辛苦異常,因此透過特殊管道進來的學生常會嚴重

適應不良就是這樣,如僑生、外籍生、加分生等等(當然這些人裡面也有強的,

但普遍偏弱)。那時候台大每學期都二一掉一百多人,平均每個系都一到兩個人

說再見(再也不見的那種)。研究所時期,也時常聽聞唸不下去,畢不了業的。

適應不良,人健康也還好,但也有一些念一念就發病去住療養院的,甚至還有就

此跟人世間道別的。這些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所以,假如家長覺得小孩去資優班,是為了讓自己臉上有光,可光耀門楣,

那才是災難的開始。之前臨床上就有遇到這樣的個案,小孩因為念了國中資優

班,結果很不幸地就是萬年墊底生。但母親反而運用各種方式,硬是讓個案通過

鑑輔會,變成是學障個案,在校考試都可以延長時間(學障個案是資優班學生?

我實在不懂鑑輔會的邏輯啊!)。但是大考中心不買鑑輔會的帳,請個案必須到

醫院取得診斷證明,才能取得加分或考試優待。但醫院也不是隨隨便便可以買通

或關說的地方,之後轉介到我手上,聽完家長的描述,根本就可以知道這個小孩

轉到普通班就沒事了,可是硬是要撐在資優班中。取得一個虛浮的「學障」稱號,

根本無助於學習,也無助於學生的將來。這就是為了奇怪的面子,而將小孩拖下

水,將未來也一併葬送。


  其實小一或小二去念資優班,意義其實很小。因為以發展心理學的概念,最

好是等小孩到了形式運思期,再去念資優班才有幫助(Piaget的研究到現在還

是深具啟發性,很多東西是定律性的,不會隨著時間就被淘汰)。所謂的「形式

運思」包含內省反思、抽象思考、組合性思考、邏輯推理、假設性推理等等,有

了這些能力,才有可能培養小孩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面對複雜世界,所必須要

有的基本態度。因此太小去念所謂的資優班根本沒意義,因為他不能主動去建構

他的知識世界,這樣的狀況下,只會淪為大人的附庸。


  最後,假如小孩真的是天才的話,頭痛的絕對是家長的。因為你怕辜負你的

小孩,一定要有計畫性的栽培。所謂的栽培,也不是去補一大堆習就有用的。那

種鍛鍊,是超乎我們想像的。各個領域的天才,都是經過千錘百鍊的。最近的新

書《消失的天才》,就是在講俄羅斯數學家佩雷爾曼(Grigory Perelman)解開

「龐加萊猜想」的故事。他也在解開此證明之後,決心過著退隱生活,並離開了

數學界。天才的哀歌,莫過於此。


  這是我對小孩們是否需要念資優班的基本看法,整個教育體系要怎麼亂搞、

亂玩是他家的事。家長在這個混亂的世界,最好要有自己的安身立命之道,不載

浮載沈,也不隨波逐流。
  


  (按照現在12年國教的玩法,最後只會變成有錢人才是資優生,窮人是很

難翻身的。這是很恐怖的現實,只是現在制定政策的政客,不願意面對而已。不

過,也不用這麼悲觀,免試、超額比序應該不會玩到大學去。真的優秀的人,到

最後還是會突出的,不要太擔心了。當然假如哪一天成立16年國教,那就只剩

兩條路可走了,不是革命,就是移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tosh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